新疆考古專家揭秘顱骨穿孔現象

新華社

text

(記者 劉傑)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近日舉行的《逝者越千年—新疆古代幹屍陳列》專題展上,考古專家首次梳理和展示了新疆多個墓地發現的頭骨穿孔現象,引起參觀者廣泛關注。專家分析認為,古人在生者頭顱上穿孔的做法可能與巫醫治病有關,在死者顱骨上穿孔與人骨崇拜、驅邪、葬俗等有關。

顱骨穿孔是指古代人類在頭骨上由人工穿鑿的除七竅之外的第八個乃至更多的孔洞。早在本世紀初,國外人類學家就記錄了這種異乎尋常的現象,近年新疆考古屢次發現穿孔頭骨。

早在上世紀80年代之前,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專家就在鄯善縣七格曼、昭蘇縣夏臺、烏魯木齊市阿拉溝等墓地相繼發現穿孔頭骨,但由於發現數量少,可供研究的材料很少,這一現象一直沒有引起重視。

1986年至1989年,考古人員在新疆和靜縣距今3000年前的察吾呼墓葬群發掘時,在一號和四號墓地發現了16個有穿孔的頭骨。“第一次發現這麼多穿孔頭骨集中在一個墓葬群。”當時的察吾呼墓葬群發掘領隊、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專家呂恩國回憶說。這次發現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呂恩國也由此開始蒐集相關資料。

此後,考古人員在新疆的多處墓葬中又陸續發現了穿孔頭骨。其中,吐魯番洋海古墓的一號和二號墓地就發現了13具穿孔頭骨。

考古人員發現,穿孔頭骨上的孔洞有多有少,有的僅有一個孔洞,有的頭骨上竟然有7個孔洞。這些孔洞很小,直徑僅有0.6至1.5平方釐米,形狀呈圓形、橢圓形、方形、三角形或長方形,穿孔的位置多在頂骨、枕骨、耳朵上方等部位。

中央民族大學發表的一篇論文表明:目前,新疆26處墓地的發掘報告顯示,全疆考古發現的穿孔頭骨至少在68個以上,佔全國穿孔頭骨總數的74%,是國內出土穿孔頭骨最多的區域。新疆的穿孔頭骨距今年代都在3200年至1800年間,其中,以距今2800年至2200年間的穿孔頭骨數量居多,屬於春秋戰國時期。

“頭骨穿孔現象在南西伯利亞、中亞、日本、韓國等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有發現,年代久遠的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只是各地發現的頭骨穿孔情形不同。”呂恩國說。新疆出土頭骨穿孔大多是治病和巫術結合的產物,在活體上進行,主要是為了治療頑固性頭痛、昏睡、神經病、癲癇等症;在死者頭上穿孔,則主要是受靈魂不滅的原始信仰驅使。

呂恩國認為,距今2800年至2200年間,正是新疆薩滿教盛行的時代,結合洋海古墓出土的大麻等可以用來麻醉的植物來看,2000多年前的薩滿巫師已經能熟練地運用開顱術解除患者痛苦,實施手術的對象可能是狩獵受傷昏迷者、部落戰爭時頭部受傷者等。

不過,由於古代巫醫不分,呂恩國認為這種穿顱術可能帶有很大的巫術成分,古代人認為頭腦有病是頭腦中有鬼在作祟,所以實施穿顱術驅鬼外出。

新疆師範大學教授劉學堂則認為,生者開顱治病的可能性不大。他說:“新疆的頭骨穿孔大多出於純粹的宗教目的,部落人從戰爭陣亡者的頭上取下骨片,可能是出於對陣亡者的崇拜,由生者佩戴在身上,以保祐族人和生命安全。”

和劉學堂的觀點相似,自治區博物館研究員王博認為,“新疆頭骨穿孔現象多和宗教信仰有關,可能是部落生者為了紀念死者,或為了驅邪避邪,從死者頭骨上取一塊骨片挂在身上。”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目前新疆考古發掘中尚未發現頭骨穿孔的工具,但根據察吾呼墓地、阿拉溝墓地、哈密焉不拉克墓地等出土的小刻刀、銅刀、銅椎之類的小件銳利工具推測,2000多年前古人有可能會用這些小型器具實施頭骨穿孔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