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斐 劉歡 徐揚 王建華)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0日強調,中國經濟未來會更好,中國經濟有巨大潛力和內在韌性。中國不是世界經濟風險之源,而是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源之一。
李克強在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發表特別致辭時作出上述表示。當前,全球經濟溫和復蘇遭遇兩極分化,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風險,被西方一些媒體和機構渲染和放大,令世界憂慮未來形勢將雪上加霜。
匯率波動、長期低通脹、持續內外部失衡、公共債務居高不下和地緣政治緊張等風險,正給全球經濟帶來重大挑戰。上周,道瓊斯指數遭遇了自2008年以來最快速下跌;過去一月內,有1萬億美元流出了新興市場。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警告G20財長和央行行長稱,中國經濟放緩及金融市場波動加劇,相關一些指標已經接近過去危機水準,提高全球增長所面臨的風險。
9日下午,李克強同出席夏季達沃斯論壇的中外企業家代表對話交流時強調,現在可以說防範住了可能發生的系統性金融風險。人民幣匯率能夠在合理、均衡的水準上保持基本穩定。
分析人士表示,中國在金融領域的作為表明其不是世界經濟風險之源,其經濟平穩向上則意味著更是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之源。
“形有波動,勢仍向好。”李克強說,中國經濟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中國經濟的支撐並非獨木一根,而是“四梁八柱”,具有很強的抗衝擊能力和韌性。
中國地域幅員遼闊且產業類型多樣,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進程處在深入推進階段,蘊含著擴大內需的強勁需求。
事實上,中國經濟仍在平穩健康發展,並惠及世界。今年上半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在30%左右。
上半年,中國經濟總量在10萬億美元基礎上增長7%,比過去兩位數的絕對量還要大。服務業佔國內生產總值的53.4%,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60%,高技術產業增速明顯快於整體工業,信息、文化、健康、旅遊等消費需求旺盛。
“我對中國經濟的樂觀,是客觀的樂觀。”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說,相信在整個“十三五”規劃期間,只要中國把迴旋的餘地用好,保持7%左右的增長應該沒有問題。
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經濟當前的確面臨一些困難。國際市場疲軟令中國難以獨善其身,前期刺激政策需要逐步消化,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優化升級需犧牲一定增長速度,人口老齡化加快、工資待遇提高意味人口紅利正在消失。
李克強說,中國經濟正處於新舊動能轉換階段,實現製造業從粗放增長到集約增長的升級發展,和從過度依賴投資拉動到消費與投資協調拉動的轉換。
在這個轉換過程中,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了,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持續徘徊在榮枯線附近,進出口總值連連同比負增長,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金額累計增長不斷回落。
需要注意的是,1至7月網上實物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速高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26.6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投資、工業技術改造投資、消費品製造業投資和基礎設施投資中民間投資增速保持兩位數高速增長,房地產市場繼續回暖。
一系列“陰轉晴”的經濟指標意味著,中國經濟積極因素正積聚增多。
儘管中國面臨較大經濟下行壓力,但堅持定向調控、相機調控、精準調控,不超發貨幣、不搞大規模強刺激,主要依靠改革增強經濟活力。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指出,中國經濟不需要大量的刺激,經濟轉型中需要“扎針灸”的刺激,用“針灸”的方法來扎關鍵的神經節點。
觀察人士普遍認為,中國經濟最大潛力在於改革,在於結構性改革,在於全面深化改革。
李克強說,我們將通過結構性改革的舉措,盤活存量,著力挖掘存量資金潛力,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提高金融效率。
中國正在不斷推動財稅、投融資、價格等領域市場化改革的深入,接連推出消除市場準入限制、促進公平競爭的措施,培育公開透明、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的資本市場,加強和完善風險管理,引導居民儲蓄和外匯儲備流向實體經濟。
當前許多國家進行的量化寬鬆政策難解制約增長的結構性障礙,仍需著眼實體經濟。中國去年就提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理念,促進就業、促進發展、激活經濟潛力。
清華大學啟迪創新研究院副院長陳鴻波說,李克強總理本次夏季達沃斯致辭中再次強調“雙創”,是因為其已成為了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