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達沃斯:把脈中國經濟三大趨向

新華社

text

【亞太日報訊】夏季達沃斯論壇上,中國經濟成為人們關注的最大焦點。透過論壇窗口,可以觀察出中國經濟三大趨向:從經濟形勢上看,雖有波動仍被看好,正成為全球經濟增長信心重要來源;從經濟動力上看,傳統拉動正在迅速減弱,創新與變革讓新產業“破繭而生”;從經濟格局上看,合作與共贏愈加緊迫,世界範圍內產能合作正在興起。

把握新常態的大邏輯,中國經濟正在實現著大轉變。

中國:全球經濟增長的信心重要來源

股市震蕩、匯率波動、增速放緩……近幾個月,中國經濟出現的新現象,為國際輿論所廣泛關注,也成為論壇討論重點。

李克強總理在參加論壇時作了這樣的判斷:中國經濟形勢可以說是“形有波動,勢仍向好”。

儘管中國經濟面臨著下行壓力、產能過剩等挑戰,但仍被看好,並被視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信心重要來源。

波士頓諮詢公司首席執行官兼總裁李瑞麟,為了準備論壇發言,參會前就與一批大型國際性公司負責人進行交流。李瑞麟說,他們和我一樣對中國經濟增長抱有樂觀預期,中國正在經歷著巨大的經濟轉型,市場波動是自然現象。

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一直是中國經濟的樂觀派。他認為,中國解決困難的決心和信念,使得中國每次都能成功應對挑戰。在世界經濟論壇研究報告裏,中國的競爭力已經排在世界前列。

論壇代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預測,“十三五”期間,只要把迴旋餘地用好,保持7%左右增長應該沒有問題。

相比於以前的兩位數增長,不少人似乎對7%的速度有些不適應。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朱寧說,7%的速度,從全球來講,仍然居於前列。進入新常態,要有一個合理預期,出現波動時才能不亂方寸,保持平靜。

有人認為,需求嚴重疲軟。論壇上,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王建宙說:不是需求減少了,而是需求變化了。比如,手機短信少了、通話量少了,數據量在大大增加。

“幾年前大部分中國用戶用的是每月5元錢30兆的數據流量套餐,而今天中國的4G牌照發放還不到2年,用戶已經2億多,平均每人每月的數據流量700兆,這當中包含更大的商機。”

有人擔憂,企業景氣不足。論壇上,朱寧卻有自己的見解:我們要允許那些不好的企業逐漸被淘汰,推動騰籠換鳥和逐漸升級。

高新技術企業表現搶眼。浪潮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孫丕恕這次參加達沃斯論壇異常忙碌。除了參會外,還要見縫插針地與前來要求合作的地方洽談。浪潮集團今年上半年服務器銷售猛增。孫丕恕說,從賣產品到賣服務、經營數據,公司還將投資100億元,建設7個核心雲數據計算中心、50個地市計算中心。

中國不是世界經濟風險之源,而是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源。一組數據在論壇上不斷被引用:上半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為30%左右。出境遊人數同比增長10%。進出口總額增長放緩,但1-8月份,原油、大豆進口同比分別增長10%、7%……

洲際酒店集團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壟明思談起在中國的業務,眉開眼笑。2013年他開始負責集團大中華事務,中國經濟增長出現減速,而他的業務卻蒸蒸日上。過去兩年,洲際酒店集團旗下在中國大陸新開酒店分別達到20家和33家。

“中國從投資主導型經濟轉向消費引導型經濟,將逐步釋放公眾對旅遊的需求,帶動酒店消費。我更希望看到新常態下可持續的穩定經濟增長。”壟明思說。

貝克·麥堅時是一家進入中國已有幾十年的知名律師事務所。這家公司的全球執行委員會成員蓋瑞·塞伯在論壇上說,近幾年幫助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去,“無可置疑,他們正在全球發揮更加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中國將繼續成為帶動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中國:正成為創新與變革的熱土

華大基因公司入選世界經濟論壇評定的全球成長型公司。領軍人物王俊卻辭去了公司CEO的職務,他要二次創業——將生命科學的大數據和網際網路、人工智能結合起來,應用於健康管理。

論壇上,王俊對新常態有著自己的理解:“新”就是不同以往,“常態”就是不會再回到過去。適應新常態的最好辦法就是創新。而創新的本質就是試錯。人很可能就是一隻試錯的猴子,最後成為直立行走的人。我希望在二次創業的試錯中,能夠“直立行走”。

創新與變革,在論壇上成為最熱的話題。

一家只有10名員工的創客機構,構建平臺將28萬註冊用戶和3萬台機床聯結起來,聚眾智以成大事。這給李克強總理此次大連之行留下了深刻印象。李克強將成千上萬個像他們一樣的創新型小微企業稱為當之無愧的新領軍者。

現在的中國,每天有1萬多家新企業註冊成立,這種現象已經持續一年半以上了。李克強說,“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發展分享經濟的重要推手。

“世界各國都面臨著轉型問題,關鍵在於誰能更好更快通過創新加速這一過程”,施瓦布說,我們要認識到科技的作用,不能就經濟談經濟。這次會議,我們帶來了不少最新技術,就是讓與會者看看,技術將如何影響世界和未來。

大連國際會議中心三樓,“新領軍者村”的對面走廊成為本次論壇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這裡,十來個最新款、各式功能的機器人擺在展臺上,演示著製造業的未來前景。

對於已連續第九次參加夏季達沃斯論壇的東軟集團董事長劉積仁來說,創新從未停止過。從將軟件與硬件相結合,轉型做系統集成商,到向IT解決方案與服務提供商轉變,再到如今在多個城市佈局智慧醫療、雲醫院,東軟已經完成了數次重大轉型。“世界和中國經濟需求熱點快速轉換,企業要敢於冒險轉型和投資,新的需求在不斷生成,就看你能否通過創新取得新的競爭力。”

改革是中國最大的紅利。中國需要把“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變為現實,這會帶來更多的機會、更高的效率。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在提速。為了推動外資投資便利,核準制基本改為備案制,需要核準的項目只有不到5%。

財稅、投融資、價格等領域市場化改革不斷深入。下一步將繼續放寬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的限制,積極發展民營銀行、融資擔保和金融租賃。

國有企業改革穩步推進,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徐紹史在論壇上透露,今年上半年企業兼併重組速度很快,企業兼併金額增長26%。

以改革推動創新的步伐,以創新催動改革的進展,創新與改革成為達沃斯的主題,也成為中國適應與引領新常態的實踐,其間蘊涵著巨大的機會。

中國:以產能合作求互利共贏

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參會嘉賓、吉爾吉斯共和國經濟部投資促進署亞洲顧問詹妮講得一口流利的中文,這得益於她與中國企業打交道越來越多。

詹妮說,在比什凱克多爾多伊市場,交易的大多是中國商品,帶動約50萬當地人直接或間接就業。

“我們對中國的‘一帶一路’計劃非常歡迎。”詹妮希望兩國的交流更多一些,來往更便利一些。

從引進來,到走出去,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的聯繫越來越緊密。

今年上半年,在全球投資不佳的情況下,中國吸引外資還增長了7.7%。李克強總理表示,外資進入中國的領域會更為寬廣,方式更為便利。

國際產能合作成為新熱點。中國已在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歐洲等地,初步圈定15個合作意願較強烈,合作基礎條件較好的國家,準備開展國際產能和裝備合作。與具有先進管理經驗、先進技術的國家和跨國公司合作,聯合開闢第三方市場。如中國正聯手法國在第三國開發核電。

參加論壇的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所所長陳鳳英告訴記者,世界產能發展是梯度多元的,發達國家有高精尖技術的優勢,中國有中端裝備技術優勢,特別是性價比優勢突出,發展中國家對適用技術裝備和基礎設施需求強勁,中國可以從發達國家進口高技術,促進自身轉型升級,也提供中端技術為新興市場服務,由此進行雙邊多邊合作,共同開發世界市場。

南非非洲彩虹礦業公司創始人帕特裏斯·莫特賽比參加了對話會,他對產能合作充滿期待地說,非洲國家需要中國經濟保持成功。

劉積仁說,東軟的數字醫療產品已賣到上百個國家,中國企業可以依託多年積累起來的技術和服務優勢,佈局“一帶一路”,建設醫院和醫療服務體系,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分享技術和服務。

中國、發達國家、其他發展中國家各有優勢,契合到一起,就能夠在大範圍推動深度的國際產能裝備合作,為整個世界經濟的復蘇增添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