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的今天,中日甲午戰爭爆發,這是一場日本蓄意發動的對中國的侵略戰爭。戰爭的結果,是曾經的東洋小國日本,戰勝了曾經不可一世的大清帝國,奪取了東亞霸權。
通過戰爭,日本從清廷那裡獲得多達二億兩白銀的戰爭賠款、大量戰利品,以及臺灣、澎湖列島等割地,充實了府庫,贏得了下一步發展所需的寶貴財富、市場和勞動力;通過戰爭,日本的近代化進程大大加快,工業、教育、文化科技等的發展被刺激,國民對政府的支持率和信心也持續高漲。
反觀中國,甲午戰爭的重壓以及這場戰爭引發的列強瓜分狂潮下,東方文明古國尊嚴掃地。籠罩神州大地的悲傷、憤懣、壓抑氛圍中,整個民族的精氣神猶如微弱燭光風中搖曳。
“我親愛的同胞,我想告訴你們的是,不是祖國母親不想要我們,而是祖國母親那時太弱,她愛我們,卻保護不了我們。甲午海戰中國戰敗,人家要錢得給錢,人家要地得割地,祖國母親別無選擇…… 一位老人在紀念臺灣光復60周年的活動上的發言讓在場中國人痛哭失聲。
甲午戰爭,不僅僅是清朝苦心經營的一支艦隊在實力相當的對手面前輸得精光的軍恥,也不僅僅是昔日文明導師被後起島國打敗的國恥。
“120年前的甲午,中華民族國力孱弱,導致臺灣被外族侵佔。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極為慘痛的一頁,給兩岸同胞留下了剜心之痛。
“甲午,對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具有特殊的含義,在我國近代史上也具有特殊的含義。回首我國近代史,中華民族遭受的苦難之重、付出的犧牲之大,在世界歷史上是罕見的。
“吾國四千年大夢之喚醒,實自甲午戰敗割臺灣、償二百兆始。 甲午戰爭帶來的亡國滅種之危終於讓中國人睜開雙眼,實實在在掂量出落後就要挨打這句話的分量。
昨天的歷史昭示我們:日本近代崛起史基本上是對中國的侵略史。今天的現實告訴我們:日本社會確實存在著軍國主義復活的危險。
上世紀80年代以來,日本右翼勢力不斷通過修改教科書、參拜靖國神社、發表否定日本侵略歷史的謬論、出版相關書籍等手段,妄圖顛倒歷史,營造軍國主義復活的氣氛和土壤;肆意踐踏日本和平憲法,解禁集體自衛權,為日本自衛隊走出國門作戰尋找藉口,嚴重威脅著地區和世界的和平穩定。
日本國內的一些右翼分子時刻都在做著準備,尋找著機會,期待著一場新的戰爭,再次戰勝中國,去掉半世紀以來二戰戰敗國的標籤;妄圖再次從中國獲得巨大利益,再次打亂中國的崛起進程。
甲午戰爭證明,能戰方能止戈,能戰方能言和,和平不是通過乞求而能夠得來的。如果不能自強自立,就會成為任人宰割的對象。
祭奠國恥,是為不再蒙受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