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香港教育學院敬令之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農曆春節即將到來,想必正如上述清初詩句形容的那樣,如今的內地,正沈浸在歡樂祥和的氣氛當中吧。
相較內地濃厚的春節氛圍,香港的春節可以用三個詞總結——清冷,理智,簡單。沒有內地震耳欲聾的鞭炮聲,沒有大街小巷的對聯和福字,更沒有一群群穿得簇新的拜年隊伍。大家的衣著和飲食和平時並沒有太大差別。
內地人特別講究的,除夕夜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的年夜飯,在香港,叫做“春茗”。香港是個講“意頭”的地方,春茗的菜單特別能夠體現這一點。
(香港教育學院柏立基堂春茗晚宴菜單)
香港本地學生都紛紛開始商量著一起吃“春茗”的事宜了,然而學校的內地學生們春節要回家,沒有時間和大學同學們一起感受春節的喜悅氣氛,大家都感覺到些許的惋惜。
響應內地生們這一心情,香港教育學院內地生學生學者聯誼會(以下簡稱教院CSSA)於2月2日在學校的樹華電子中心組織了一個小小的新春派對。大家坐在一起,包湯圓,製作燈籠,進行一些有趣的互動遊戲,一起感受內地生團體在新年帶來的小小的溫暖。
活動當天,教院CSSA的幹事們都早早趕到樹華電子中心,進行活動前的場地準備。這一次活動的主辦人是來自浙江杭州的樓冠霖同學。他出生於1998年,比大學一年級的幹事們都要小,幹事們都親切地稱呼他“小樓子”。“小樓子”有著南方人常有的大眼睛長睫毛,個子高高瘦瘦的一條,正忙著把由幹事們親手書寫的春聯貼到活動場地的牆上,“我們杭州人啊,在春節是會吃湯圓的,偶爾也做年糕吃。這一次活動希望把我們家鄉的習俗分享給所有的內地生同學⋯⋯”他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很期待⋯⋯其實也挺緊張的。這是我第一次主辦教院CSSA的活動,準備了好久了,希望一切順利啊。”
(幹事們親手書寫的春聯)
六點三十分,活動準時開始。在喜慶的背景音樂《金蛇狂舞》中,主持人組織大家分別進行了踩報紙,夾糖豆,以及來自內地綜藝節目《奔跑吧,兄弟》的“瘋狂指壓板”等遊戲。被遊戲勝利者豐厚的獎品所吸引,每一個同學都使出渾身解數參與遊戲。現場氣氛很快被調動起來。
趁著在大家情緒高漲,工作人員,也就是教院CSSA的幹事們,悄悄地在幕後準備著下一個環節——包湯圓。工作人員悄悄穿梭在玩得開心的同學們背後,將包湯圓的材料擺放在每一個小組的桌上。
互動遊戲結束後,同學們開始包湯圓了。製作湯圓外皮的糯米粉和北方的麵粉有相當大的區別。北方常用的麵粉較乾,容易成形,而糯米粉加上水之後,黏黏糊糊,粘在手上一塊一塊的,很難很快捏出需要的粉團兒。一開始,參加活動的同學們狀況百出。“我第一次感覺到做飯這麼難!”一位參與活動的男同學努力將手中的餡兒和糯米團成球形,“平時看爸媽包餃子好像挺簡單的,果真不自己試試就感覺不到那種難度啊⋯⋯”
其實包湯圓的過程呢,和我們小時候玩橡皮泥十分相似。大家試了幾次都學會了基本的方法,於是,各種各樣奇形怪狀的創意湯圓陸陸續續誕生。有將豆沙和蓮蓉混在一起做成“化石”的,有用沒包嚴實的“次品湯圓”製作成米老鼠形狀的,甚至有調皮的男生把“辣條”塞在湯圓裡做成“辣條湯圓”⋯⋯大家都非常可愛。一時間,平時安安靜靜的樹華電子中心充滿歡聲笑語。
(用來製作湯圓的糯米粉和某位男生製作的“化石”湯圓們)
待大家製作好自己專屬的湯圓以後,工作人員將湯圓帶去最近的柏立基堂加工。這段等待的時間,主持人給每一個小組發放了製作手提燈籠的材料,大家一邊做手工一邊等待湯圓的到來。
(第一小組的組媽(左下)和她的組員們)
大家的手工燈籠基本完工的時候,從柏立基堂回來的工作人員剛好把煮好的湯圓擺上每個小組的餐桌。雖然大家製作的湯圓奇形怪狀,千姿百態,甚至有因為造型太奇怪,在蒸煮過程中不幸破裂的“陣亡者”⋯⋯但是,這是大家一起親手製作的,而且是和內地生朋友們共同製作的,所以吃起來比“灣仔碼頭”的湯圓還要美味許多。薄薄彈彈的外皮,輕輕咬破,迸裂開來的是香甜的芝麻,豆沙或者蓮蓉。這不僅僅是一個湯圓的味道。這是甜的,是喜悅的,是分享的,是友誼的,是憧憬的。這是甜到每一個在港求學的內地學生心底的——新年的味道
“看到由教院CSSA幹事充當的主持人,工作人員,還有組爸組媽這些角色都那麼努力,我真的很感動。”活動結束後,“小樓子”感嘆道,“更重要的是,參與活動的內地學生都非常配合我們組織的遊戲,製作湯圓的過程比預期還要順利,大家都很開心,教院的新年氣氛也一下子濃厚了許多。我們活動的目的達到了,我非常滿足啦。”
“用心服務內地生”是教院CSSA的宗旨。在一個又一個新年中,教院CSSA也在一年又一年地進步。新春之際,希望所有人身體健康,希望下一年能夠充滿輝煌與美好,希望社會安定祥和,希望神州繁榮昌盛。祝大家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