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姬婧瑛】商界從未平靜過,這兩年分外精彩,好故事不斷。BAT分別在搜索、電商、社交領域獨佔鰲頭,十幾年的發展成就了互聯網公司三足鼎立之勢,而三家的掌門人都清楚成功在於踩准了和互聯網發展的鼓點,而互聯網時代的創新比實業時代更具有顛覆力,所以三家都保持著高度警覺,拎著錢袋子尋找投資對象,甚至形成了阿裡系、騰訊系和百度系(圖一見文末)。而聯姻是大佬們另一招,騰訊京東、阿裡蘇寧聯姻都引來圍觀(啪啪打臉聲請忽略)……所謂商界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沒有永遠的對手,只有永遠的利益,為利益他們合縱連橫,今天是“小甜甜”,明天轉身一變就成了“牛夫人”。
合縱連橫:對抗潛伏危機的策略
中國企業多年無法走出同質競爭的怪圈,一旦發現賺錢的目標,往往一哄而上,DVD大戰、冰箱大戰、空調大戰、手機大戰,無一不打價格戰,價格戰背後是資本實力的較量,而決定能否走長久的還是創新實力。
沒有一個企業有長久不衰的創新力,這是普遍規律。諾基亞做不到,蘋果也做不到,iPhone五代六代創新乏善可陳。中國最大的電子商務平臺阿裡巴巴,現在也面臨創新乏力的困境。現在的鼎盛是十年前的創新紅利,而紅利有一個衰竭的過程,京東、唯品會、蘇寧都在瓜分阿裡電商的蛋糕,支付領域更是前有微信支付、百度錢包後有各大銀行的電子支付,螞蟻金服處處受制於銀監會新規,菜鳥物流競爭者更多。
科技快速更迭進化的時代,危機無處不在,有遠見的人總能運籌帷幄,找到對抗危機的有效辦法。無論是騰百萬在電商O2O的大手筆投資,還是騰訊京東、阿裡蘇寧的O2O佈局,同城趕集在本機服務市場的合併,各行業龍頭企業的強強聯合,都是在固守自身優勢基礎上,希望嫁接對方的特有優勢,以補足自身短板或消弭同質競爭的損耗。
拿前天的阿蘇聯姻來說。二者謀劃六大合作點,招招都要將存在的威脅滅掉。其一是電商業務合作,主要就是阿裡給蘇甯易購導流量訂單,蘇甯從創建易購平臺開始,電商業務難有突破性增長,被後起之秀京東超越,急需阿裡贊助流量。第二、三分別是物流和售後服務合作,蘇寧線下的門店和物流倉儲在電器零售時代已經建設完善,對阿裡菜鳥物流和愛售後改良,都有領路意義,而物流建設也是電商發展的重要節點;第四點是阿裡借助蘇甯門店完善天貓使用者體驗服務,不足阿裡線下服務的缺陷;第五點是O2O創新合作,線上線下打通,這是大趨勢,各家都在鋪路準備。
商場上的合縱連橫,要麼為了消弭別人帶來的威脅,要麼為了給別人製造危機,保障自己不出局,順帶把別人擠出局。
O2O整合:築高行業壁壘的途徑
保障自己不出局,還想把別人擠出局,除了拉攏潛在對手成為隊友,提高自身競爭力,還要多元化整合,打造商業閉環。這就是現在以BAT為代表的公司正在布的局。
百度, 2013年曾明確未來重點業務,包括傳統搜索、移動雲、LBS、國際化戰略,以連接人與服務,構建互聯網生態為目標。13年以1.6億美金戰略投資糯米網佈局O2O後,今年6月李彥宏又宣佈3年內追加200億給糯米,又推出百度錢包(百付寶是前身)進入支付業務,啟動百度錢包O2O權益聯盟”説明上門服務的協力廠商合作夥伴提升獲取用戶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同時啟動百度源泉商業平臺,彙聚商戶優惠資訊,精准分發到用戶,推動百度O2O生態進一步完善。以百度搜索、百度地圖、百度聯盟為基礎,打造“流量+資訊+服務”商業模式,是百度的精明之選。
阿裡巴巴,2014年初組建了O2O事業群,以 “千軍萬馬”和“四通八達”打造O2O閉環。“千軍”即將近5000家品牌商(電子化改造)進入到整個阿裡巴巴O2O戰略範圍中,“萬馬(碼)”之生活場景中的二維碼計畫,未來所有人借助二維碼分賬功能變成淘寶客。四通是指流量、會員體系及資料、商品資料、支付環節的打通。八達是指O2O項目包括線下缺貨時線上成交、線上支付線下成交、線上導流領券線下流覽與消費、優惠券線上線下通用、發貨快遞微淘進包、搭配套餐導購員推薦搭配、線上服務全國線下行銷、品牌行銷全線互動八個核心業務場景。阿裡收購CNZZ,投資美團網、丁丁網、蝦米網、高德地圖、銀泰商城、蘇甯雲商等,打造菜鳥物流,螞蟻金融(支付寶、餘額寶),一步步發力O2O,將O2O概念畫出了現實輪廓。
騰訊:微信是其佈局O2O的基石,將社交與生活服務嫁接是騰訊O2O的突破口。騰訊在O2O佈局:微信作為大入口,後端有SOSO地圖、微信支付做支撐(紅包的威力大家已經見識過了),中間整合了本地生活的關鍵模組,比如,餐飲有大眾點評,打車有嘀嘀打車,電影票有高朋網。騰訊與王府井百貨推出微信購物,新近又戰略投資京東,一手並購各大網站,構建本地生活服務O2O,一手與傳統零售商協同做落地的O2O佈局。騰訊O2O的大閉環也在細緻精密地編制中。
BAT在O2O中的動作,集中體現了中國互聯網巨頭的戰略計畫,他們的野心都是要建立牢固的行業壁壘,將競爭對手擋在牆外。令人欣喜的是,這是一個創造力源源不斷且顛覆無處不在的時代。要維持“成功”的狀態,BAT也必須搶在競爭對手前面完成最有前景的商業構想,在未來的高地上插上自己的旗幟。其他的公司小米、360、華為等都一刻不停地在建造自己的優勢壁壘,而沒有突破式創新很難打破他們建立的行業壁壘。
有人建立壁壘,有人打破壁壘,時時存機遇,人人有機會,你說這是不是最好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