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腔北调,巴蜀咽喉,多元文化交汇的陇蜀之城

界面新闻

text

在太多人眼中,甘肃是建立在缺水的黄土高坡与沙漠戈壁之上的省份,让人很难把甘肃与气质温润的长江流域联系到一起。

但谁曾想到,甘肃有一处不同于大西北的苍茫豪迈,青山绿水,云雾飘渺的仙境让你恍若在江南,也是甘肃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陇南。

长江当然没走陇南,但长江的支流白龙江,却贯陇南市南下,汇入长江、浩浩荡荡奔向大海……

你走在陇南,很难感受到甘肃其他地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悲壮,你会怀疑你是否穿越到了长江沿岸。陇南的地形之复杂,在甘肃省内也是数一数二的。陇南没有沙漠,只是高山、丘陵、河谷、盆地。陇南北边海拔1800米,而南边的文县中庙乡,海拔只有500米,是陇南也是甘肃省海拔最低的。

一脚跨南北

打开中国山脉分布图,秦岭由东向西延绵而来,横断山的岷山山脉由南向北逶迤,拥抱着这里。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也在这个区域交织,秦巴山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三大地形交汇,共同“挤”出了甘肃的四大地理区域之一——陇南山区。

秦岭将自己的“动脉”奉献给南北中国不同气候时,将她的“静脉”遗留在了陇南,使陇南在荒凉中多了些翠绿,在干裂中多了点滋润,既有山峦叠嶂的雄伟,又有江南水乡的神韵。

地处西秦岭东西向褶皱带发育的陇南山地,位于我国地形阶梯的过渡带,西靠甘南高原,北接陇中黄土高原,南临四川盆地,东部与陕西秦岭和汉中盆地相接。西秦岭横亘其间,陇南跨越南北方,境内高山、深谷、丘陵、盆地依次分布,错落相间,形成独具特色、错综复杂的壮美景观。

在自然地貌上,陇南山地是甘肃自然山水的另类。在我们印象中,夹峙在祁连山与合黎山、青藏高原与内蒙古高原之间的甘肃省,干旱少雨,气候干燥,沙漠戈壁广布,是一个少有绿色的干旱之地。

然而陇南山地却重峦叠嶂,山高谷深,植被葱郁,河溪清澈,颠覆了人们对甘肃的传统认识。这里山高林密,水网纵横。在相对干旱的甘肃省,陇南市有近50条一级支流 ,二级支流有700多条,三级支流1600多条,四级支流1300多条。甘肃省相对缺水,但陇南市并不缺少水资源。因为水资源多,陇南的森林面积相当大,全市面积约2.79万平方公里,有森林约1.16万平方公里。

文县天池​​​​​​摄影:冉创昌

名山大河汇聚,物产具有“南”味特色

翻开中国气候区划图,陇南山地由东南向西北,依次从亚热带湿润气候向暖温带湿润气候和高原气候过渡,是甘肃省唯一拥有亚热带气候的地区,被誉为“陇上江南”。温暖的气候、丰富的地貌使得陇南山地的水分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明显,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观。

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也在这里交织,两大山脉的碰撞聚合,注定了这里与众不同的山川大势,还有独具特色的物产。除冬麦、水稻外,还可以生长多种亚热带经济作物,如柑橘、油桐、茶、桉树、棕榈等,还有水杉、红豆杉等国家保护植物,以及大熊猫、金丝猴等20多种珍稀动物,并拥有3个国家级、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森林公园和2个国家湿地公园,被誉为“甘肃的西双版纳”。

生活在陇南的“国宝”大熊猫

甘肃陇南市武都区裕河自然保护区 秦岭金丝猴​​​​​​摄影:冉创昌

既有北方的烈酒,也有南方袅袅茶香

早在西汉时期,陇南的人民就开始酿酒。最早见于记载的陇南酿酒之地,一为徽县伏家镇,一为成县红川镇。在陇南当地流传的民间小曲中,有“伏天踏曲最优良,重阳下沙好时光”这样的唱词,也从侧面说明了陇南酿酒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

徽县处在嘉陵江上游,在《蜀道难》里,李白说“不与秦塞通人烟”,路上也只能见到一些峭壁上的猴子。这里从古至今一直都是一个生态山区,春暖花开,与世无争。

要想酿出好酒,必须要有天时地利之便。只有好的天时,庄稼才能有好收成,也才能有多余的粮食来酿酒;地利,则是指酿酒的地方必须有好的水质,适宜的气候,才能酿出美酒。徽县伏家镇有着酿出好酒的良好条件,伏家镇有名泉叫做“神泉海眼”,据说不论寒暑旱涝,泉水纯美甘甜,水位四时不变,自古就是人们用来酿酒的上佳水源。这眼泉水的位置正是在徽县金徽酒厂之内,据说也是因为这眼泉水,才酿造出了好喝的金徽酒。

位于徽县金徽酒厂内的“神泉海眼”

徽县清冽的水和优质的高粱,使这里酒肆林立,酒令声声。唐玄宗天宝元年,李白行至徽县青泥岭,手握酒樽,把酒临风,畅饮数十杯,极目四望,触景生情,想到自己16年“仗剑走天涯”的职业生涯,再联想到登上青泥岭的艰险过程,朗声吟咏:噫吁嚱,危乎高哉……

李白醉卧青泥岭,成就了后来的《蜀道难》。

南宋绍兴4年(公元1134年),名将在仙人关抗金大捷后,众将士用金兵头盔盛徽酒畅饮,在当地,因为盔和徽谐音,从此“金徽酒”名声远扬。1951年,康庆坊、永盛源等多个金徽酒老作坊联合,成立了金徽酒业公司。在陇南,畅饮一壶酒,可抒发古人醉卧疆场的豪情与洒脱。

金徽酒厂

陇南属中国江北茶区的北缘产地,是甘肃唯一的茶叶产区。陇南茶区位于康县、文县、武都三县交界处海拔600一1200米的林缘地带,是陇南的茶叶生产基地,也是甘肃省唯一的茶叶产区。春夏时节“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既是北方茶树生长的适宜区,也是生产有机茶的最佳产地。

武都裕和,老人正在采茶。 摄影:冉创昌

早在两宋及明清时期就是茶马交易的重要地区,以“秦蜀道”为干线的茶马商道遍布全境。受“茶马古道”辐射影响,陇南拥有悠久的茶叶生产历史和文化,陇南文县碧口镇李子坝村至今保留有20多株清朝道光年间(1782年—1850年)种植的茶树,陇南康县阳坝镇也存有上千年的野生古茶树。在陇南,独品一杯茶,可沉浸在西北烟雨江南般的柔情里,赏花赏柳。

既有“南腔”,又有“北调”,多元文化交汇的陇蜀之城

文明的起源与文化的传播,往往与自然地理息息相关。陇南如同一个将甘陕川之美融入一身的曼妙女子,满身灵气。自古以来陇南就是连接“秦陇”和“巴蜀”的战略要地,素有“秦陇锁钥,巴蜀咽喉”之称。陇南市与陕西、四川毗邻接壤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陇南文化中具有秦陇文化和巴蜀文化两种文化的特征。

文县天池 摄影:冉创昌

如果说,陇南的“山”是秦陇文化的象征的话,那么,陇南的“水”就是巴蜀文化的象征了。因为,陇南的山连着秦岭,属于黄土高原;而陇南的水,则是甘肃唯一的长江流域。陇南多山多水,处处山水相连,山水相依。因而,使得秦陇文化和巴蜀文化在这里相互交汇,相互渗透。

历史上,陇南既是陇蜀通道的结点,也是川茶北上后换取马匹的必经之地。仔细翻看中国地图,处在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秦岭山地之间的陇南,是中华大地的几何中心,无论从地理位置分布,还是得陇望蜀、六出祁山的历史典故,遗存陇蜀道上的茶马古道、祁山道、陈仓道、阴平道旧址,还有陇南的川音、川味,都在印证着陇南与“蜀”千丝万缕的联系,更印证着陇南是大西北通往大西南的“门户”和枢纽的历史地位。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陇南特殊的人文结构和地理位置,一座座巍峨的高山,一条条湍急的河流都记录着陇南的发展和人文沿革。无论是武都高山戏、西和乞巧节、文县白马池哥昼等民俗文化,还是礼县的先秦文化、成县的西狭颂、康县的茶马古道历史文化等,都深深地打着陇南的烙印,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这方水土孕育和承载的灿烂文明。

陇南池歌昼 摄影:冉创昌

经贸往来、文化交融使陇南既不能完全穿秦文化的“衣服”,也不能完全戴蜀文化的“帽子”。来到陇南,你会发现,这里,满城橄榄飘香,但这不是地中海;这里,时有川音入耳,到处火锅飘香,但这不是四川;这里,虽属甘肃,但没有大漠戈壁,到处山峰翠峻,水流潺潺。这里既有北方的雄浑粗犷,又有江南的小家碧玉;既有豪迈的两当号子,又有悠扬的采茶小调……

部分资料参考于: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陇南发布

来源:微游甘肃

图片来源:微游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