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港交所26日指滬港通尚未取得啟動批准,實施未有期,惹市場揣測中央因“佔中事件決定延後。
香港《經濟日報》27日發表評論稱,滬港通既有利香港,亦對內地改革有極大裨益,若將經濟問題與政治捆綁,對中港皆無益。
中央在4月初宣佈推滬港通,預計籌備半年,即約10月便可推行。惟港交所昨晚表示,雖然香港與各方已做好技術準備,惟尚未取得啟動滬港通的相關批准,故並無實施的確實日期。從時機而言,現時確非推出滬港通的最佳時機。
此因滬港通一些技術細節,如投資者經滬港通買A股是否免征資本利得稅、紅利稅,仍有待內地當局進一步厘清。且美國儲局本週三議息會議後,極可能宣佈結束第三輪量寬買債計畫,或惹全球金融市場動盪,有關衝擊會否經滬港通拖累內地股市,相信中央亦不無憂心。
事實上,滬港通並非中央對香港單向「送大禮」的政策,而是中港皆可藉此互惠雙贏,既透過進一步開放內地資本市場,引入更多境外優質資金與投資者,有助A股價值發揮,促內地股市長遠健康發展;此外,滬港通更是加快內地資本帳開放步伐,提升人民幣作為國際投資貨幣的角色,助推人民幣國際化。
香港作為中國版圖上最國際化、法規最完善、資訊最流通的國際金融中心,一直肩負為助內地推進改革開放的獨特角色。滬港通正正是內地股改、滙改,以至金融改革的關鍵一步,既對中央的改革大方針極為重要,香港亦可憑藉做好內地改革試驗田的角色,助香港發展,創中港雙贏。相信此亦是中央當初擬推滬港通的初衷。
佔領運動曠日持久,不止港人心焦,中央擔憂亦是情理之中。惟佔領畢竟是政治問題,應該由港府、港人以至中央發揮政治智慧解決。至於滬港通則是經濟問題,中央應以國家的改革開放大計為大前提,覓適合時機推出。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才是最有利內地改革、香港發展的雙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