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貿區新的金改方案目前已提交國務院層面審議。
該方案全名為《進一步推進自貿試驗區金融開放創新試點、加快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方案》,也被稱為“金改49條”。
上海市金融辦副主任李軍在近期舉行的通氣會上表示,“國務院審議通過后我們會盡快發布實施。”,整個前期的準備工作已經完善,只欠東風。
已經提交的49條并非方案原貌。
2013年上海自貿區掛牌后,“一行三會”陸續出臺了“金改51條”,支持上海自貿區的金融改革創新。而在上海自貿區擴區后,因為陸家嘴、張江、金橋等片區的納入,自貿區金融開放創新試點空間更大,參與試點主體更豐富,也更便于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聯動。
李軍表示,上海與“一行三會”等國家金融管理部門反復溝通協調,初步形成了上述文件,也與國家有關部門多次研究溝通,并反復進行了修改完善,形成終稿,提交國務院層面審議。
根據“49條”,上海自貿區內將進一步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的先行先試,逐步提高資本可兌換的程度。
具體來說,就是按照統籌規劃、服務實體、風險可控、分步推進的原則,進一步拓展自由貿易賬戶功能,逐步提高資本項下各項目的可兌換程度,進一步便利企業和個人開展境內外投融資活動。
所謂的逐步提高資本項下各項目的可兌換程度,李軍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根據國家對資本項目可兌換的總體安排,應該是先本幣后外幣、先長期后短期、先債權后股權,“上海自貿區資本項目可兌換的進程,也是按照國家總體的步驟在推行當中。”
作為資本項目可兌換基礎設施的自由貿易賬戶,自2014年6月在上海自貿區啟動,并在2015年2月擴大了境外融資的規模和渠道,4月啟動自由貿易賬戶外幣服務功能。
統計顯示,截至6月底,共有28家金融機構通過分賬核算系統驗收,開立19979個自由貿易賬戶,賬戶收支總額6357.5億元。
除了逐步提高資本可兌換的程度外,李軍介紹說,“49條”還包括其他5方面的內容:
1.進一步擴大人民幣的跨境使用,貿易、實業投資、金融投資三者并重,積極推動資本和人民幣“走出去”,不斷擴大境外人民幣進入境內投資金融產品的范圍,使人民幣可以成為全球主要的支付、清算、儲備和定價的貨幣;
2.在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下,積極推動金融服務業的對內對外開放,擴大金融服務業對具備條件的民營資本和外資金融機構開放;
3.積極推進面向國際的金融市場平臺的建設,這也是自貿區擴區以后金融創新的一個亮點和重點,進一步提升上海金融市場配置境內外資源的功能;
4.結合上海科創中心建設,進一步加強金融對科技的服務;
5.推動金融開放“安全網”建設。建立自貿試驗區發展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聯動的金融監管機制,加強風險防范,營造良好的金融法治、信用、創新等環境,配合有關部門做好壓力測試,切實防范金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