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觀察 | 一文讀懂特朗普班底

亞太日報觀察

text

在剛結束的特朗普首個記者會上,特朗普談到自己選擇的內閣成員時說,他感到“非常自豪”。的確,“特家班”的人員構成幾乎成型,而且從本周開始,正式任命程序也已啟動,參議院也開始“面試”各位內閣成員。

美國《紐約時報》將特朗普目前提名的團隊人員分了三類——圈外人、圈內人和億萬富翁們;而密蘇里州民主党參議員克萊爾·麥卡斯基爾則稱特朗普的班子為“3G內閣”——高盛(Goldman)、將軍(Generals)、億萬富翁(Gazillionaires)。目前特朗普提名的團隊成員中,有5位億萬富翁和6位千萬富翁,總資產估計有100億美元。

特朗普提名的內閣成員需要在參議院獲得51票支持,目前共和黨人在參議院佔據52個席位,這意味着,只要共和黨內部達成一致,通過是很自然的事情。

不過,國務卿人選蒂勒森、司法部長人選塞申斯、財政部長人選努欽獲得國會通過會稍微久一些,可能會面臨國會內民主黨人的嚴格審查,審查估計包括蒂勒森與普京的關係、塞申斯曾經的“反移民”言論、努欽的華爾街背景等等。

除此之外,特朗普日前提名自己的女婿庫什納出任總統高級顧問,也飽受媒體質疑。還有國防部長人選馬蒂斯,由於美國規定軍人退役需要滿7年以上才可以當國防部長,他必須得到國會的特別授權。

特朗普任命其長女伊萬卡的丈夫賈里德·庫什納為白宮高級顧問。

雖然前路有些阻力,不過,這些人得到參議院的通過大概只是時間問題。那麼,看特朗普上任后的外交政策走向,梳理一下這些決策圈人物可見端倪。

對華:從一個人讀懂特朗普

要預測特朗普可能的對華政策,有一件事和一個人不得不提。特朗普宣布組建一個新機構——白宮國家貿易委員會,任命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為該委員會主席。

美國智庫和媒體說,“如果你想通過讀一個人了解特朗普的中國觀點,那就是納瓦羅”。 美國《紐約客》雜誌說,他是特朗普美中貿易構想的“繆斯”。

67歲的納瓦羅是目前特朗普陣營里唯一的經濟學教授,他獲得了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在特朗普團隊中主要負責貿易、經濟、外交(亞洲)和中國議題,常常與特朗普討論事情。

提到納瓦羅,就不能不提他的主要三本著作:《卧虎:中國軍國主義對世界意味着什麼》、《即將到來的對中國戰爭》和《死於中國之手》。他用大量筆墨描繪中國,走在宣傳“中國威脅論”的前線。

納瓦羅並不是在成為特朗普的政策顧問之後才開始倡導“中國威脅論”。早在2007年,他就曾經發表論文闡述中國如何靠降價戰略和外國競爭者競爭。加入特朗普團隊后,納瓦羅還成功建議特朗普在競選時打出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45%關稅的牌。他認為,需要堅定打擊不公平的貿易行為,比如匯率、非法出口補貼和竊取美國知識產權等,同時,他還建議要使軍事優勢偏向美國。

不僅如此,特朗普在11日的記者會上,幾次提到中國“佔了美國便宜”,提名國務卿的蒂勒森在參議院聽證會上同樣把矛頭指向中國,其中涉及貿易、南海、黑客等等。

同時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在見過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后大加讚賞,而且念念不忘,在記者會一開始就又不住地誇讚馬雲可能給美國就業帶來的好處。

經商40多年的特朗普是一個實用主義者。唯利是圖,是商人天性。一切的出發點,都是能不能獲取利益。特朗普經商,自然追求經濟利益;而他做總統,也自始至終把“美國利益”列為最顯著目標。與其打交道,不妨也用些商業上的手腕。

對俄:真的會更好嗎?

從競選到當選,特朗普一直持與俄改善關係的論調,不止一次誇讚普京,近日更表示美俄關係“會更好”。

不過,記者會上,特朗普又流露出做生意的本色,他將普京稱為“有價值的、有用的人”,而非“可靠的朋友”。不過,在黑客問題上,特朗普雖然表示接受美情報機構的調查報告,但始終不認為是普京直接下令,堅持認為黑客攻擊與他選舉獲勝沒有任何直接關係。

再看總統外交政策首要參謀和執行者國務卿。一般來說,國務卿大都是響噹噹的黨內資深政客,經驗老道。不過,特朗普選擇的蒂勒森卻是個地道的圈外人。

64歲的蒂勒森在埃克森美孚供職41年,一路坐到公司首席執行官兼董事會主席,與俄羅斯關係密切,2013年普京曾授予他“友誼勳章”,其與俄關係的背景成為審查的重點。

不過,還沒等審查,蒂勒森就已經主動公開表達了他對俄的強硬傾向。在日前出席參議院聽證會時,蒂勒森再次撇清與普京交往甚密的判斷,強調俄對美利益構成“威脅”。

更要注意的是,共和黨內部、國會中,如位高權重的麥凱恩等鷹派人士,對俄一直持有強硬政策,最近麥凱恩還在醞釀推動對俄全面制裁計劃。總統雖然名義上是行使外交權的第一人,但外交依然是服務與內政,勢必要受到國會反俄派的掣肘。

雖然有消息稱,93歲的共和黨資深外交大佬基辛格正為美國當選總統制訂計劃以實現與俄羅斯關係正常化。當然,這個正常化並不等於俄美關係就要迎來蜜月了。美俄關係改善絕非一朝一夕

中東:或更多介入

與前任相比,奧巴馬政府對中東的政策幾乎是來了個大轉彎:從阿富汗和伊拉克撤軍,戰略收縮,不以武力插手中東事務;運用“巧實力”,採取與對手伊朗接觸政策;與盟友以色列關係搞僵等等。

看看特朗普團隊中的外交決策圈:副總統彭斯,曾說“大部分的中東地區看起來已完全失控”,指責奧巴馬政府外交政策笨拙;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弗林,常常對中東恐怖威脅發表強硬言論;國防部長馬蒂斯,曾參加伊拉克戰爭,熟悉中東事務;中央情報局局長蓬佩奧,反對伊朗核協議……

特朗普任內,美國的中東政策會有所調整,總的來看,或更多介入中東事務,而反恐將成為首要目標。

總統首席戰略顧問班農,是特朗普鐵杆支持者,是一名白人至上主義者,持有極右翼觀點,有“美國最危險政治人物”之稱。收緊移民政策,加大移民審查,都可能成為他給特朗普的政策設計。

在巴以問題上,特朗普目前已經倒向以色列,他還隔空喊話“以色列堅持住,因為1月20日就要到了”。而去年底美國在安理會以色列定居點問題決議上未行使否決權,更加大了奧巴馬政府和內塔尼亞胡政府間的矛盾。

特朗普日前提名其好友大衛·弗里德曼出任美國駐以色列大使,後者長期以來反對奧巴馬在以巴衝突問題上的立場。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的團隊選擇也反映出一種矛盾和競爭。比如白宮辦公廳主任普里巴斯和首席策略師班農,是總統身邊最親近的兩個人,就像是蹺蹺板的兩端,前者屬於主流,後者極端保守;納瓦羅,以及尚未被任命的特朗普顧問恭弘=叶 恭弘望輝、薛福瑞、白邦瑞等人,對華持有更多負面觀點,而駐華大使的人選布蘭斯塔德,又體現出特朗普選人的實用主義。

丹佛大學教授趙穗生分析說,特朗普目前使用的內閣成員形成一種“競爭內閣”的形式,相互競爭從而形成決策體制。趙穗生說,特朗普在國家安全和對外政策上,一方面講“美國第一”的孤立主義,一方面講里根時代的“以實力換和平”,但孤立主義和里根主義很難融合在一起,而怎樣折中矛盾,需要考慮,也不容易做到。

在與特朗普會面后,前國務卿基辛格這樣對媒體說,“特朗普在外交政策上更多靠直覺而非理論”,不過他認為一旦妥善處理,“將帶來巨大的機遇”和“偉大的結果”。預言能否成真,只能拭目以待。

作者簡介:

柳絲,新華社國際部國際評論室評論員,曾任新華社駐洛杉磯分社記者,在《亞太日報》開設有“邊走邊看”專欄。

亞太日報觀察專欄作者均為國際問題專家及資深新聞從業人員,長期從事國際研究和報道,他們秉承亞太日報原創、獨家、深度、開放、聯動的理念,以獨特的視角評述當今國際大事。

(亞太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