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军情观察 | 中国向索马里移交海盗的积极意义

亚太日报

text

亚太日报评论员刘美武

最近,国防部新闻局答记者问引起了广泛关注:

4月9日,中国海军第25批护航编队“玉林”号导弹护卫舰成功营救1艘遭海盗劫持的图瓦卢籍货船。行动过程中,中方抓获了3名海盗嫌疑人。

依据相关国际法和国际实践,经与索马里联邦及地方政府等有关方面协调,中方于当地时间5月5日向索马里邦特兰政府移交了海盗嫌疑人,整个过程安全顺利。

中国军队将继续常态化派遣舰艇编队参与护航行动,履行国际责任和义务,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保障国际重要通道安全发挥更大作用。

这段答记者问虽然篇幅很短,却信息量巨大,传递出一些令人兴奋的好消息。

首先是中国海军的实力提升迅速,已经能够有效在远海执行任务。

众所周知,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海军发展迅速。据美国年度军力报告介绍,中国海军在亚洲拥有数量最多的主战水面舰艇、潜艇和两栖作战舰艇。中国海军拥有约77艘水面作战舰艇、超过60艘潜艇、55艘中型和大型两栖舰艇,以及约85艘装备导弹的小型作战舰艇。

“玉林”号导弹护卫舰是054A型护卫舰,该型护卫舰的装备使中国海军加强了区域防空能力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反舰及反潜能力。

此次成功营救遭海盗劫持的图瓦卢籍货船标志着中国海军在装备水平提高的同时,其训练水平也迅速提高——反海盗属于非战争军事行动的难点,对舰队的海上态势感知能力以及应急处置能力和至关重要的制海能力都要求极高。

其次是中国提供海上公共安全产品能力的提高。

当代海洋问题具有国际性和跨国性,既有传统的国与国之间关于海洋空间、海洋通道和海洋资源的控制、利用和管辖等方面的矛盾,也有非传统性质的海上威胁,如海上恐怖主义、生态环境、疾病蔓延、跨国犯罪、走私贩毒、非法移民、海盗等。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尤其是“9·11”事件之后,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问题在海洋领域越来越突出,并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征。在此背景下,单凭某一大国的力量是无法应对这些问题的,它需要发挥强国尤其是有实力的海洋强国的作用。

历史上,霸权国对海上公共产品的提供与它们的海上霸权是联系在一起的。并且从冷战后的实际看,作为拥有超强实力的美国越来越多地实行单边主义,而对提供公共产品方面的积极性相对下降,这迫切需要有新的大国来向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的海上公共产品,使海上公共产品的供给来源实现多元化。

随着中国海洋力量的增强,中国将在为国际社会提供海上公共安全产品方面扮演积极的角色,从而促进国际安全与世界的和平。此次中国海军打击海盗的行动正是一次提供海上公共安全产品的正义行动,对当代海洋问题的解决具有积极意义。

最后是有利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安全与保卫。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是泉州——福州——广州——海口——北海——河内——吉隆坡——雅加达——科伦坡——加尔各答——内罗毕——雅典——威尼斯,包含了东海、南海、印度洋和地中海等海域。这是一条距离非常远的海上交通线,面临许多风险。而海盗问题是这些风险中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般来说,现代海盗主要有五大活动区域:分别是西非海岸,索马里海域、红海和亚丁湾,孟加拉湾,东南亚水域,南美及中美洲加勒比海。此次打击的海盗正位于北非地区,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有效的反海盗行动将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作者简介:

刘美武,著名军事评论员,云南财经大学副教授,国际关系专业博士,曾在香港《信报》和《成报》发表军事评论多篇,引起各界好评。

“亚太军情观察”作者均为资深军事记者和评论员,专栏紧扣全球军事热点和动态,为读者解析大国国防政策、地缘军事动向、国际军事技术、新型武器装备以及军事战略思想等。

(来源:亚太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