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瓷惜緣 慧眼識古 搜護國寶 足跡承傳

亚太日报

text

袁啟超古玩收藏有40多年,師承丘小君老師。是丘老師在香港唯一入室弟子,從孫瀛州太師的「敦華齋」、耿寶昌師公「振華齋」、丘小君師傅「德華齋」,至他自己獲授予「錦華齋」的名號,一脈相承,好譲中國古玩文化得以承傳下去。袁生從丘老師身上感受到他對中國古玩瓷器的一份情意結,希望能將流失海外的祖國古玩文物可以重歸故土之上。

時至今日,袁生期盼出版古玩圖鑒書籍。圖鑒內容涵蓋了宋、元、明、清的瓷器,當中有極具代表性,也具有爭議性。希望透過歷代瓷器的演變,使大家可以加深了解中國古玩的歷史演化。

袁生想起當年初學瓷器常會逛中藝,可多增眼界又可上手,每次參觀完必定買些藏品回家,不知不覺多年來成了中藝的貴賓客户。有天收到邀請可參與耿寶昌大師來港教學的課程,感覺真是像中彩票般興奮,應邀參加,可惜自己國語欠佳,如不是曾經看過耿老及丘老著作多次,根本不可能理解明白耿老的北京國語。耿老是他的偶像,另一位是丘老師,想不到在機緣巧合下竟然成了丘老師徒弟耿老師徒孫,緣份真是天定的。直至今天他仍然感覺很奇怪的,因為遇到兩位恩師是完全沒有刻意安排或找人介紹,相信是上天給予安排,要自己隨他倆學習收藏再為國家做點事。他也希望身邊的学生也能一樣承傳中國文化更能保存及發揚數千年藝術寶藏。

1.jpg

左 丘小君老師 中 耿寶昌師公 右 袁啟超

袁生走訪世界各地尋找古董的見聞,有次在泰國和朋友找美食時,途经一傢俱老店,發現有成化青花小碟一件,知友人沒興趣就讓他們先行,自己便到店內細看,花了不少時间,更了解早一天有客人已經訂下,再細問是個日本人,日本人果然識貨,他本想離去,突然想了想今時今日再不能給日本人拿走中國東西,便至電泰国朋友,無論如何想辦法都要買下這成化小碟,結果花多一倍價格再幫店主賠訂才拿下這寶貝,當然在那時是貴了些,但時至今日已翻了多倍,這不是重点,重要是把東西可回到中國人手裡,很有滿足感啊!

2.jpg

3.jpg

袁生曾提及在日本買回來的宋代瓷器最多最好,因日本人懂得中國歷史懂拿中國的好東西。想分享瓷器以外的一個見聞給大家,話說那次袁生從大阪再去京都,朋友開車沿途拍照,途經一所京都錢幣博物館,因自己也收藏了十多枚宋代金幣,所以也想進去參觀看看,走了一圈,竟然發現有一枚金幣和自己收藏的完全一樣,真是大吃一驚,這可不是普通金幣。當年袁生買了以後,曾詳細查閱探究找資料花了不少時間,這種金幣是宋代開朝皇帝趙匡胤到五台山供奉寺院時用的金幣,稱為供養錢,特別為皇帝趙匡胤定制的。在60年代時因興建五台山寺院,挖掘地基發現了幾袋的錢幣其中就有這批金幣,當時的建築工人大多是農民,他們爭相的拿走了,再到附近的小賣部換取日用品,根本沒想到如此貴重,當時國家還很貧困,食物和必需品更受大眾歡迎。

4.jpg

5.jpg

袁生有幸在香港遇到這金幣,有緣買下真值得開心,但發現原來有這麼多到了日本,在那次的旅途上袁生立刻決定除了瓷器外更要蒐集這種金幣,到外查訪詢問,大街小巷的搜尋,皇天不負有心人,結果讓他找到了另一枚金幣,喜出望外!此次沒有被日本人殺價,勝利而歸,又爭取了一件寶物回來。

(来源:亚太日报 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