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怒噴綜藝電影 銀幕美學面臨更替

虎嗅网

text

一邊是華誼兄弟出品的《奔跑吧兄弟》大電影狂卷票房3億元,另一邊是馮小剛怒噴綜藝電影“對中國電影的發展產生了極其惡劣的影響,將導致沒有製片人會繼續願意投資一部嚴肅的、付出了很大努力的電影。作為華誼兄弟的股東及一號導演,馮小剛對綜藝電影的炮轟亦可看做是對東家的直諫——矛盾豈止于馮小剛與華誼兄弟,整個行業的資本與創作人都在面臨這一愈演愈烈的進化矛盾。

中國電影市場中綻開了這樣的“奇葩——綜藝欄目被搬上銀幕的製作週期不過一周時間,卻能輕而易舉地擊敗同期影片,拿下數億票房,去年的《爸爸去哪兒》大電影甚至一度逼近同期上映的特效大片《西遊記之大鬧天宮》,讓傳統電影人博納影業總裁于冬大跌眼鏡——現在看來,於冬除了震驚之外,更多的應該是扼腕——傳統電影公司竟然錯過了這樣的闔家歡電影。於是今年於冬緊緊抓住了《爸爸去哪兒》這個綜藝IP,將在春節檔發行上一季爸爸們主演的《爸爸的假期》。當然,於冬還是堅持用電影製作的工藝手法和方式來完成這部電影作品——但無法否認的是,綜藝IP的外觀仍然是產品的核心特徵,即便最終於冬版的《爸爸的假期》在票房上能贏過同期的第二季《爸爸去哪兒》大電影,也無法說就是傳統電影的勝利。

時光網4日發表了《韓國人為什麼不拍跑男電影?》,裡面提到了《爸爸去哪兒》與《奔跑吧兄弟》的綜藝原產國韓國卻沒有把這兩個超強IP搬上大銀幕,其原因在於“韓國的電影人還是遵從電影的操作手法,在有限的資金投入下,韓國一年製作的電影有幾十部,相對已經飽和,而且影院每週都有大量優秀作品上映,爛電影根本沒有競爭力。鳳凰娛樂5日也提到了類似的評論,“好萊塢知名影評人托姆-格伊爾便坦言綜藝大電影是中國獨創,這種類型的電影,將電影和綜藝節目混為一談進行製作,在電影產業成熟的好萊塢是絕對不會去觸碰的。

“奇葩能夠出現的歷史背景:多次被“ 中斷與“顛覆的中國電影美學

國外的經驗有其本國電影歷史演進路徑的邏輯必然,韓國電影自90年代光頭運動開始後,其創作人和製作人在面對好萊塢的激烈競爭與國內利好的產業和創作政策的雙重推動下,完成了令全世界矚目的產業騰飛和創作上的空前繁榮——從很大程度上而言,韓國電影產業與好萊塢有諸多相似之處,創作自由、資本活躍、競爭激烈。

好萊塢就更是如此了,而且其歷史更為綿延,在其長達一個多世紀的發展中,沒有任何的歷史事件中斷過美國電影的進化。不管是近鄰韓國,還是產業之王好萊塢,兩國的當代觀眾都接受了相對完整和相似的電影“教育,能看到繁榮多元的創作,而這些創作又是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的精品。

而中國電影在電影美學的演進上遭遇過歷史事件的多次打斷,最近一次80年代末的類型片創作浪潮被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一次歷史進程意外中斷,導致了90年代的中國電影低點,而新世紀初的產業化突變,又幾乎顛覆了早前第五代導演狂飆突進的電影美學浪潮,於是新世紀初開始的中國電影幾乎是從廢墟上重建起來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會出現新世紀初第一個十年國產大片再爛也能有大賣的奇怪現象——影像美學的經驗缺失和對高感官刺激影像的渴望托起了國產大片的“黃金時代。

進入第二個十年,移動互聯網將視頻延展到了各種新的螢幕之上,螢幕美學顛覆了銀幕美學,這已是人人皆可見的不爭事實。無論是馮小剛炮轟的綜藝電影,還是短視頻遷徙大銀幕的票房狂潮(《老男孩》《十萬個冷笑話》以及即將上映的《萬萬沒想到》),都是網生代熒幕美學的一種反映——他們接受的電影教育是被割裂過的斷代史,因此他們才會全盤接受反傳統銀幕美學的“顛覆。

難道要去責怪電影觀眾嗎?他們在廢墟上出生,這就是歷史被多次切斷的結果。而資本迎合電影觀眾,無非也是市場需求的必然導向,連華誼兄弟這樣的專業電影製作公司都“投誠了,於冬這位綜藝電影的批評者也曲線地推波助瀾了綜藝IP的電影化,產業的趨勢已然不可逆,至於是否圈錢,則是一個偽命題——電影產業化,不就是要用電影圈錢嗎?

銀幕傳統不可刻舟求劍,影院消失也不是不可能

馮小剛的怒氣和整個行業的擔憂,其癥結還在於,銀幕就該有其匹配的製作工藝和藝術水準——但誰說銀幕就一定要傳統電影工藝和傳統電影美學才配得上呢?

電影工藝和美學的發展在二十世紀經歷過多次的變革,以好萊塢為例,二十世紀中葉面對電視的衝擊,好萊塢通過寬銀幕、環繞身歷聲的技術變革改變了電影影像的美學,在商業模式上和敘事方法上都進行了更迭;同期歐洲的法國也掀起了新浪潮的電影美學運動,在創作的理念和方法上完成了革新。

歷史是在不斷變化和演進的,沒有靜止不動的“傳統電影,當然也就沒有必須的大銀幕規則。

放映機製造商巴可正在開發一款新的投影產品叫Escape,打破傳統銀幕一面牆的視界,在兩側拓展出新的觀影視域,意味著在拍攝方法上也將打破“平面攝影的方式,完成完全不同于傳統銀幕的視覺體驗;

VR技術的先鋒代表Oculus Rift正在創造一種全新的觀影方式,用VR全視域的方式“欺騙你的神經和大腦,讓你完全沉浸和融進電影場景內,在剛剛結束的聖丹斯電影節上已成功試映專此設備的短片《迷失》(Lost)。

前者在讓銀幕進化,而後者在讓銀幕消失,大銀幕的定義正在改變,那麼與大銀幕匹配的電影定義也必將發生顛覆式的創新,很有可能因為視界的徹底變革,電影美學和整個商業模式都將進化到新一代。

而在這個必然的進化進程中,中國電影觀眾對綜藝欄目搬上銀幕的熱衷不過只是一段歷史進程中的插曲,只是匯入大江大海的一小段支流。

對於螢幕美學而言,影院的銀幕只是消費的場景,而隨著觀影新技術的不斷進化,螢幕美學必然將再次面臨更替,而與之相隨的消費場景都將發生革命性的變化——影院消失不是不可能,進化史就是一個新物種的出現伴隨一個舊物種的消亡,不變的是觀眾對好故事的渴望,至於好故事是通過什麼技術實現、通過什麼講述方式承載,則需要歷史地看待,不能刻舟求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