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美國學者蘇珊·所羅門教授(Susan Solomon)宣布,她的團隊首次發現了南極臭氧層空洞開始複蘇的有力證據。
這項研究顯示,相對於2000年測量到的數據,2015年9月,南極臭氧層空洞縮小了400萬平方公裏,這幾乎相當於一個印度的面積。
研究人員將臭氧層的複蘇歸功於減少破壞性化學物質的使用。
這項研究還說,火山活動會對大氣臭氧層造成不利影響。
英國科學家在上世紀80年代首次發現南極臭氧層正在變薄的現象。臭氧層位於南極上空10公裏左右的大氣層,能有效阻攔來自太陽的紫外線輻射。臭氧層變薄會導致人類患皮膚癌,白內障收到損害,對人類和動物都有不利影響。
1986年,蘇珊·所羅門發現破壞大氣臭氧層的主要原因是含有氯和溴的分子,這些分子來自含有氟氯烴(Chlorofluorocarbons,簡稱CFCs)的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在啫喱水、空調以及冰箱中被廣泛使用。
Image copyrightANTON OMELCHENKOImage caption臭氧層被破壞被認為是全球變暖的重要原因。但科學家最新研究表明南極上空的臭氧層正在複蘇。
臭氧層變薄主要發生在南極上空,其原因主要是這裏的極寒天氣和強光,使這裏形成了極地平流層雲。
在這些極寒的雲層裏,含氯化學物破壞了臭氧層。
1987年生效的《蒙特利爾公約》開始在全球禁止使用含有氟氯烴的化學物。這是南極臭氧層開始複蘇的主要原因。
所羅門教授和她的同事們使用探空氣球、衛星等方式,從2000年到2015年對這一同溫層進行了測驗。
他們發現了南極臭氧層“複蘇的痕跡”,並表示同溫層重新恢複了增長。
數據顯示,在此期間南極臭氧層體積減少的速度開始減低,變化量減少了400萬平方公裏。而超過一半的變量緣於減少氯化物的使用。
但所羅門教授表示,以前遺留在大氣層中的氯化物一般有大約50-100年的活躍周期,因此臭氧層的複蘇會是漫長的過程。
“我們認為要到2050年或者2060年,臭氧層才能恢複到正常的水平。”
火山的影響
一個曾經讓科學家感到困惑的現象是,2015年10月,他們在南極上空發現了史上最大的臭氧層空洞。
後來他們認為,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火山活動。
“火山噴發後釋放的含硫物質誘發了極地雲。”所羅門說,“每次大的火山噴發後都會出現更多極地雲,從而導致臭氧層的損失。”
所羅門團隊最新的研究發現,去年10月智利卡爾布科火山(Calbuco Volcano)的噴發對於南極臭氧層造成了明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