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不設防,重識京劇之美——訪京劇名家孫萍

新华社

text

(新華社記者海洋)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家、全國政協委員孫萍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為更好地傳承發展國粹藝術京劇,既需要觀眾摒棄對京劇“老古董、與時代脫節等固有印象,重新審視京劇之美;同時也需要京劇藝術工作者“放下身段,努力貼合市場需求,激發這一傳承200多年的文化瑰寶的活力。

京劇,經典魅力猶存

孫萍目前還擔任北京外國語大學藝術研究院院長和中國人民大學國劇研究中心主任。為紀念中美建交35週年和梅蘭芳先生誕辰120週年,她今年5月曾在美國各地走訪、致力於在海外推廣中國京劇。

日前孫萍在家中接受記者專訪時,一談起上世紀80年代京劇劇團的盛景,依然不勝唏噓。

孫萍說,那時她作為年輕京劇演員,一天早中晚能演3場戲,嗓子都差點唱壞,只能自己打強的松緩解。當時各大京劇團經常赴全國各地乃至海外演出,基本上都是場場爆滿。

然而在記者印象中,如今的京劇演藝市場絕非30年前那樣火爆。孫萍強調,不是京劇不行了,京劇的魅力依然在那裏,只是如今有些“養在深閨人未識。

她介紹說,其實京劇的影子早已滲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從86經典版《西遊記》的唸白和動作設計,到《紅樓夢》的演員構成,再到趙麗蓉、蔣雯麗、徐帆等大批明星演員,都與京劇有或多或少的聯繫。

孫萍告訴記者,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京劇作為國粹藝術經歷數代人傳承發展,早已經過“大浪淘沙始現金的過程,留下來的都是最正統、最純粹的文化精髓。

比如前段時間網上熱炒的“崑曲比基尼新聞,她認為,其實算是前輩們“玩兒剩下的。因為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京劇名角小楊月樓和董志揚唱《封神榜》時,妲己穿的就是比基尼。但這一噱頭並未保留下來,這說明京劇不用靠這些來奪人眼球,贏得觀眾喜愛。

“正統、規規矩矩、骨子裏的老戲,才是傳承的最正確方向。即便有所創新,也得把老戲唱好,孫萍說。

京劇,如何贏回觀眾的心

孫萍認為,京劇作為一門土生土長的中國國粹藝術,從誕生之日起就是與觀眾共同創造出的草根文化。她說,京劇藝術強調觀眾體驗和互動,演員唱得好觀眾會叫好,唱得不好觀眾也會給個倒彩。

她說,京劇是“中國人激情最有效的表現方式,是一門業已融入中國老百姓基因和血液的藝術。正因為如此,雅俗共賞的京劇絕非適合束之高閣、僅讓人們到博物館憑吊懷念。而現在我們應該做的,就是“激發它的活力。

為此,孫萍等大批京劇藝術家一直在努力。2008年,中國教育部開始在北京、天津、黑龍江、上海等10個省市中小學開展“京劇進課堂活動試點。這種將傳統文化納入國民基礎教育體系的嘗試,得到了社會各界認可。

而今年的政協提案,孫萍提出的是讓京劇進大學成為選修課。她認為,不少60至80歲的老一輩藝術家非常願意發揮餘熱,這是藝術教育的最好路徑,能讓更多人懂得欣賞京劇藝術,為京劇傳承培養廣泛的觀眾基礎。

孫萍說,“酒香也怕巷子深,京劇文化也繼承了中國人性格中含蓄內斂的一面。面對當代文化市場,京劇藝術團應有危機意識,懂得推銷和自我包裝。

對劇團而言,孫萍建議設立專業的劇場藝術經紀人,有意識地培養了解市場、了解不同年齡群和不同地方觀眾需求,並且懂得市場推廣行銷和包裝名角兒的職業人才,以方便京劇劇團更好地與市場接軌。

對於觀眾,她建議說,不妨抱著“不設防的心態,試著走進劇場,親身感受一回現場京劇表演,重新認識京劇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