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新華社記者許緣 錢錚)日本經濟今年上半年的成績單業已出爐,二季度幾近零增長著實讓人“大跌眼鏡”。分析認為,日本國內個人消費和企業投資意願雙雙低迷是日本經濟增長停滯的主要原因。而隨著日本政府提振經濟政策手段局限性增加,日本經濟復蘇之路可謂佈滿荊棘。
日本內閣府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一、二季度日本經濟分別環比增長0.5%和0.05%,按年率計算分別增長1.9%和0.2%。拉動經濟增長的兩項關鍵指標均發揮不佳。其中,個人消費一季度在新年打折季等刺激下環比增長0.6%,但二季度則僅環比增長0.2%;企業投資更是連續兩個季度環比下滑,降幅分別為0.7%和0.4%,令日本政府和日本央行推動企業投資增長的各種努力打了水漂。
個人消費佔日本GDP比重高達60%,該指標自2014年提高消費稅以來持續低位增長,成為拖累日本經濟復蘇的主因之一。今年春季勞資談判時日本大中型企業對漲薪態度消極,因此日本國民對生活前景悲觀,通縮預期大為增加。
根據日本總務省數據,6月份日本家庭月均支出連續第四個月同比下滑,日本央行數據則顯示日本家庭現金和存款餘額在截至3月底時出現同比上漲,凸顯日本國民對本國經濟前景的不信任。對此,日本2016年度經濟財政白皮書也指出,日本工薪家庭對未來的不安全感加重,特別是戶主年齡39歲以下撫養孩子的工薪家庭即使收入增加也不願消費的傾向尤為明顯。
此外,日本家庭可支配收入減少也是個人消費低迷的主要原因之一。日本民間智庫日本綜合研究所的一項估算表明,剔除稅金和社會保險費後,目前日本家庭實際可支配收入與“安倍經濟學”實施前的2012年基本持平。其中,各項保險費率和個人所得稅最高稅率不斷上調加重了日本國民生活壓力。特別是未滿35歲的日本年輕群體的消費態度趨於謹慎和保守,年收入在200萬日元(1美元約合100日元)以下的日本貧困工薪階層人數也較2013年有所增加。
另一方面,被日本政府視為經濟增長引擎的企業投資表現不佳,同樣拖累日本經濟增長。雖然以安倍晉三為首的日本政府制定了法人稅下調計劃,日本央行也在年初推出負利率政策,但效果不盡如人意,日本企業投資與去年下半年反差明顯。去年三、四季度,日本企業投資分別環比增長0.7%和1.2%。
日本企業投資難現增長,一是日元升值導致出口不利,二是日本企業缺乏對本國經濟穩定增長的信心。日本2016年度經濟財政白皮書指出,2015財年日本企業經常利潤達到歷史最高的71萬億日元,企業投資則從2008年金融危機時的約51萬億日元降至約43萬億日元。2015財年企業利潤增長,更多源於當時日元貶值及企業削減成本的努力,銷售和生產對其貢獻度較小。
這在今年二季度日本汽車生產商發佈的企業財報中也有所體現。在日元持續升值、熊本地震及燃效造假等內外因影響下,當季日本七大汽車生產商中六家業績下滑。其中,日本首屈一指的豐田汽車公司銷售額同比下滑5.7%,凈利潤下滑14.5%,是自2011年日本大地震以來銷售額和凈利潤首次出現雙降。
與此同時,日本企業信心不足導致對固定資產投資態度謹慎。與10年前相比,2015財年日本大企業持有現金額增長了32.4%,但固定資產投資額漲幅僅為前者一半,顯示了在出口疲軟和國內消費市場不振雙重夾擊下,日本企業不敢盲目擴大投資、缺乏擴大經營勇氣的現狀。
根據日本央行發佈的調查,3月份日本大型製造業企業信心較去年12月份大幅下滑一半,6月份也僅實現環比持平;而大型非製造業企業信心在3月份環比下降後,6月份進一步下降。日本內閣府也在7月份經濟報告中下調了對日本企業信心的基本評估,認為在強勢日元和英國脫歐等多重不利因素影響下,日本企業正面臨經營困境。
日本政府手中可打的政策牌已經不多。隨著日本國債市場趨於飽和,日本貨幣政策發揮餘地不大,而剛剛出爐的28.1萬億日元經濟刺激計劃也沒有得到市場和民眾的認可。在《日本經濟新聞》對日本民眾的調查中,認為經濟刺激計劃“沒有作用”的受訪者佔61%,認為其“有利於經濟復蘇”的僅佔24%。
過度依賴金融和財政政策實現增長的日本經濟在今年被“打回原形”。日本內閣府7月份將2016財年實際GDP增長預期從此前預計的1.7%大幅下調至0.9%,將2017財年增長預期從2.2%下調至1.2%,標誌著安倍政府提出的實際GDP增長2%的目標短期內難以實現。對於亟待結構性改革的日本經濟來說,“安倍經濟學”似乎已經喪失了“回天之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