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洗牌!8大车企销售额跌超10%,这种车却火了

央视财经

text

1月13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25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保持快速增长。在全球汽车市场普遍低迷的当下,我国汽车市场正在发生哪些变化呢?

2020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均突破2500万辆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522.5万辆和2531.1万辆,同比下降2.0%和1.9%,但降幅较上年收窄。从实际上牌情况来看,2020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汽车2424万辆,同比略有下降。专家介绍,受疫情影响,汽车市场在2020年走出了前低后高的行情,产销形势总体保持稳定。

新能源汽车方面,2020年产销分别为136.6万辆和136.7万辆,同比增长7.5%和10.9%;12月产销量更是双双超过20万辆,再创历史新高。即便如此,2020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在所有汽车新车销售总量中仍只占到约5.4%,与最新产业规划中提到的“2025年达到20%左右”这一目标相比,还有不小增长空间。

2020年,国内汽车行业加速洗牌,强弱两极分化趋势进一步加剧。2020年,国内销量前十的车企共销售汽车2264.4万辆,占到总量的89.5%。与上年相比,长安销量呈较快增长,一汽、长城和华晨增速略低。与此同时,包括华泰、众泰在内的一些车企却销量惨淡,部分弱势车企甚至濒临破产重整的局面。

上海:新能源车更受欢迎 消费者注重性价比

记者走访了上海的一些汽车4S门店,市场人士表示,2020年汽车销售呈现了前低后高的态势,尤其是新能源车的销量,成为汽车销售中的亮点。记者在汽车销售市场还观察到了哪些有意思的现象?

记者首先来到一家位于上海虹口区的上汽大众4S店,展厅里燃油车、新能源车,各种车型一应俱全,销售总监赵磊告诉记者受疫情影响,2020年第一季度门店的销量较为惨淡,但从第二季度开始,销售量增长非常快,特别是新能源车。

随后记者又来到了位于上海世博大道的特斯拉体验店,相较于传统4S门店,这里的顾客明显多了不少,多数顾客都围着特斯拉刚刚在中国推出的Model Y,据了解,这款车目前提车时间已经排到了几个月后。

记者了解到,在上海,一块普通车牌的价格大概在9万元左右,而新能源的专用车牌则是免费申请发放。此外,从2021年5月开始,外地车牌将进一步受限,这也导致新能源车市场销量大增。

在采访中,记者观察到,相比于年轻人喜欢设计更新潮、使用成本更低的新能源车,一些年纪较长的消费者,则更偏向于传统燃油车。

全球汽车业2020年销售遭受重创

从全球视角来看,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2020年全球汽车业销售出现大幅下滑,8大车企销售降幅均超过10%。不过,在汽车业遭受重创的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出现了增长,业界预计,这一趋势将在未来几年持续。

国际咨询机构IHS Markit近期发布的报告预计,全球汽车业2020年销量将达到7650万辆,同比2019年下降15%。从畅销国际汽车品牌公布的数据来看,有8大汽车品牌2020年的销售均遭受重创。

以销售额为参考,通用汽车下降11.9%,丰田汽车下降11.4%,福特汽车下降15.6%,菲亚特克莱斯勒下降17.4%,日产汽车大幅下降33.2%,本田汽车下降16.3%,现代汽车下降10%,大众汽车下降12.8%。

从不同地域市场来看,美国汽车市场方面,2020年销量预计达到1450万辆,同比下降15.2%。日本汽车市场方面,2020年销量出现了近4年来首次低于500万辆的情况,全球汽车业2020年实现增长的板块中,新能源车销售增长显著,尤其是纯电动汽车的销售额实现了9.9%的增长。

IHS Markit的报告显示,随着全球大规模接种新冠疫苗和世界经济持续复苏,全球汽车业销量在2021年将实现反弹,达到8430万辆,较2020年增长14%。其中一大趋势为,传统车企将加速向电动汽车的转型。IHS Markit预计,在2021年,中国、欧洲和美国三大汽车市场的纯电动乘用车销量将达到245万辆,约占全球新车总量5.4%,较2020年增长1.7%。

新闻链接:多家互联网企业联手车企

新一轮造车大战悄然开启

实际上,近几天,很多互联网和高科技公司密集宣布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又一场新势力造车大战已悄然开启。

1月13日,阿里宣布携手上汽打造的新能源汽车智己汽车,正式开启新品展示活动。本次共展示轿车和SUV两款新车,均为纯电动汽车,支持无线充电,最大续航里程1000km。

此外,吉利控股集团与富士康科技集团也于1月13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为全球汽车及出行企业提供代工生产及定制顾问服务。

而就在两天前,百度也宣布联手吉利控股集团组建智能汽车公司,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汽车行业。

此外,韩国媒体ITnews披露,现代汽车将在今年3月之前签署与科技巨头苹果公司合作造车的协议,2024年在美国开始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