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機構推出移民火星概念太空服

新華社

text

【亞太日報訊】(記者海洋)計劃於10年內將人類送上火星的荷蘭非營利機構“火星一號”15日公布了首款概念太空服,這款太空服旨在“最艱苦條件下”保護人類。

因地制宜

“火星一號”在一份聲明中稱,該機構“將最大限度地利用火星當地資源”,為參與太空旅程的人們“提供安全舒適的環境”。

“火星一號”官網介紹說,太空服由美國帕拉岡太空開發公司負責設計,有加壓服和便攜式生命保障系統等硬件和軟件部分。

據法新社報道,這款加壓太空服包括一枚帶透明面罩的抗沖擊頭盔,所使用的材料與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為宇航員準備的登月太空服相類似,但在設計時也考慮到了火星地表帶來的“新挑戰”。

這其中包括應對火星地表的紅色土壤對太空服造成的影響。“火星一號”坦承,在這方面“依然有工作要做”。此外,太空服還需抵擋致命的太空輻射。

太空服的各部件都可更換,因此移民火星的人們會攜帶3D打印機,以便今後打印出螺母、螺栓甚至構成並養護太空服所用織物等部件。

“火星一號”移民計劃由荷蘭企業家巴斯·蘭斯多普於2012年5月提出。計劃包括於2020年執行首次無人探測飛行,2024年運送建立基地所需物資到火星,2026年開始,分批次將宇航員送上火星,並在那裏建立前沿基地。

靠不靠譜?

報道說,“雄心勃勃”的“火星一號”在宇航員招募階段,共有來自140個國家和地區的約20萬人報名。

今年6月,從20萬人中選出的100名候選人接受了5天的系列測試,測試中90%的內容由NASA使用,“候選人會在測試期間選擇隊友,結成團隊,共同應對挑戰,這也是自報名以來他們首次見面”。而一家電視臺還把測試過程制作成一檔真人秀節目,收益所得將為“火星一號”提供部分資金。

按照計劃,將有24人於2026年左右開啟前往火星的太空之旅,這趟旅程“有去無回”,宇航員們需要在火星上設法生存,如住在小規模聚集區、找尋水源、自制氧氣、種植食物等。

不過,此前科學家、工程師等業內人士普遍不看好“火星一號”移民計劃,對該計劃的時間表、技術和資金方面的可行性以及倫理道德等均提出質疑。

2015年,NASA局長查爾斯·博爾頓曾表示,沒有政府支持,私人企業去不了火星。還有專家曾表示,“火星一號”移民計劃只是一場炒作,並不靠譜。

截至目前,只有NASA的無人航天器曾成功登陸火星。根據美國總統貝拉克·奧巴馬要求,NASA計劃2030年把宇航員送上火星。

此外,美國矽谷企業家埃隆·馬斯克也提出了火星移民計劃。按照馬斯克說法,如果進展順利,第一批對火星的載人設備在2022年啟程,飛行80天到150天抵達火星。(新華社專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