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澳門,鮮為人知的博物館之城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駐澳門記者王帆 劉暢】中國澳門在世界版圖上僅是微乎其微的一小點,但這彈丸小城卻擁有豐富的歷史底蘊和文化遺產。時至今日,無論是流連於廣場還是漫步在小巷,多元文化交匯的痕跡在澳門俯拾皆是。如果說澳門本身就是一座大展館,那麼她種類繁多的博物館就是一個個分門別類的展廳,讓人從不同角度了解這個東西文化的交匯之所。

澳門不過30多平方公里的小地方,散落著超過20座博物館,從密度這個指標來看,在世界名列前茅。新華社記者在回歸15週年紀念日前夕走訪了幾座各具特色的博物館,一個最大的感受是,這座城市的博物館,不僅以一種有品位的方式展示著小城的方方面面,亦更注重同受眾的參與和互動,與城市的氣質一樣,貼心、人性。

不能光用眼睛看的澳門博物館

這座以城市名字命名的博物館坐落在著名歷史遺跡大炮臺之上,緊鄰大三巴牌坊,二者均是構成“澳門歷史城區這一被納入《世界遺產名錄》組合景觀的重要部分,因而這座館在當地博物館界的龍頭地位不言而喻。

人們在這裡不僅能看到澳門過去數百年裏中西方文化交匯的歷史起源和演進,也能看到昔日百姓日常生活的各種細節,訪客置身其間,很輕易就被各種展品和模型帶領著穿越到過去。

在這裡參觀,光用眼睛是不行的,你必須自己用手按下按鈕,才能在漆黑一片的世界地圖上發現船隻的軌跡;在“澳門老街展區入口處,人還未到,清脆的麻將牌敲擊桌面的聲音已經傳入耳中,好奇的你把頭探進民宅的窗戶,會驚訝地發現,幽暗的屏幕上,四位老人心無旁騖地沉浸在牌桌的小世界裏……

記者看到,來自北京的毛小姐很認真地逐一觀看每件展品,步子挪得很慢。在位於二樓的老街坊涼茶鋪模型展區門口,她拎起解說詞聽筒,從頭至尾聽完語音講解,接著又端詳了好些時間才移步到下一個展區。

“來澳門前一心只想看看大三巴牌坊,到了這裡發現邊上居然還有如此精緻的一家博物館。相比內地的博物館,這家的介紹更生動細緻。你看這些涼茶舖子和餅店,都是完完全全的場景還原。她說,“我在這裡了解到了東西方文化接觸的開端以及葡萄牙人、華人當年在澳門的生活情況,很長知識。

人人都是講解員的住宅式博物館

坐落於氹仔島中部的住宅式博物館是澳門葡式韻味最濃厚的所在。從氹仔老城區著名的“美食街官也街出發走不遠,就能抵達澳門八景之一的“龍環葡韻景區,如果沒有當地人指點,外來客很難能想像,五幢面朝大片溼地一字排開的翠綠色葡式小別墅,就是住宅式博物館的全部家當。

這組建於1921年的別墅群,早年曾是島上高級官員的宅邸,上世紀後半葉歷經多次修復後於1999年回歸日前夕正式以博物館的新身份重新與人們見面。

記者在這裡探訪時見到,一位內地遊客走到其中一座別墅展館“土生葡人之家門口,猶豫再三後探身往門裏望去,衝著守候在門邊的安保管理員問道:“這裡面有什么呀?年過半百的管理員陳單君用她帶著濃郁潮汕味道的普通話大聲回答:“這裡有歷史的記載!

雖然只是一名安保人員,但陳單君對自己看管的這座宅子瞭如指掌,但凡有遊客進來參觀,她總是很熱心地指點迷津。“應該讓更多的人來這裡看看澳門的過去,這是澳門的一部分。她說。

驚喜在最後的大賽車和葡萄酒博物館

相比本地其他“同行,位於澳門本島新口岸填海區附近的大賽車博物館和葡萄酒博物館則要時尚和現代得多。這兩座建在高美士街旅遊活動中心地庫裏的展館,同樣不可錯過。

前者講述的是已有60餘年歷史的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的過去與現在,展館內陳列著的屬於各個歷史時期的老式和新式賽車、摩托車極具視覺衝擊力。鎮館之寶當屬一代巨星車手塞納在進入F1車壇前來此參賽時駕駛過的F3賽車和比賽服,僅此一項足以令澳門在全球賽車運動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後者則不由分說地直接帶領參觀者走進葡萄牙內陸一家最具風韻的酒窖,置身其中,連空氣中那份陰冷的感覺似乎都是原汁原味。從葡萄種植到葡萄酒釀造再到超過千種的葡萄酒藏品,一路看完,平時滴酒不沾的人都免不了垂涎三尺——於是展館很貼心地在出口處提供了品酒服務。

正是臨出門前的這幾杯酒,令來自香港的情侶李先生和黃小姐欣喜不已。據黃小姐說,葡萄酒博物館是他們此次澳門之行中的一個驚喜。平常就愛品酒的他們各品嘗了3小杯不同品種的葡萄牙葡萄酒,讓一整天的博物館之旅在微笑碰杯中告一段落。

黃小姐對記者說:“我們是博物館愛好者,這次在澳門已經去參觀了三家,加上這兩家,今天收穫很大。李先生自我介紹說在香港就供職於一家博物館。他抿一了口酒說:“相比香港以藏品見長,澳門的各家博物館裏有更多讓訪客可親手觸及的模型和實物,令人印象深刻。

沒有圍墻的博物館

走訪幾家博物館歸來,記者的感受是,這些博物館裏蘊藏的文化瑰寶大有潛力可挖。而事實上,澳門這座素來以旅遊業和博彩業聞名的城市,回歸15年以來打造“文化澳門的努力從未間斷。近年來澳門的博物館人氣正逐年提升,走進博物館的人數基本以每年兩位數的速度增長,特區政府文化局的數據顯示,去年當地14家公營博物館的總參觀人數同比提升了15%。

“現在澳門的很多碎石小路,是在16世紀後慢慢形成的,這些小街就像是澳門城市發展的葉脈,帶領遊客去觀賞不同風格的文化珍品。特區政府文化局局長吳衛鳴近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澳門這麼小卻有這麼多的文化遺產,那我們就把澳門變成一個露天的博物館吧!

當有一天整座城市都成了沒有圍墻的博物館,這些真正意義上的博物館還愁“養在深閨人未識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