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虞超】羅蘭貝格近期發布的《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研究報告》顯示,全球輕型汽車產量預計將在未來兩年持續上升,但增速會大幅下降,全球汽車零部件市場短期內的增長亦同樣放緩。受終端客戶需求繼續向亞洲轉移、原材料供應商向下游擴張、貨幣與資本市場波動等因素的進一步影響,未來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面臨的不確定性增大,產業結構將從根本上發生改變,并將重新分配產品和領域的收益。
對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來說,這種環境將催生更多的機遇和風險。該機構認為,長期來看,2-3家有競爭力的中國一級供應商將出現在全球前30強供應商行列中。中國作為排名第一的汽車生產基地,本土供應商與全球相關領域同行的差距正在逐漸縮小。
然而在當前,汽車零部件市場,尤其是汽車后市場總體呈現出“小、散、亂”等特點,規模較大的全國性企業非常少,而且并未形成真正的規模效應。汽車后市場亟待產業重構和資源的優化配置,而互聯網企業在跨界思維下更是亟待深入汽車后市場,為該行業培育出市值千億元的配套企業。可以預見,未來中國汽車的后市場同樣潛力無限。但當前的局面又該如何突破呢?
以消費者的訴求反哺產品
智能手機的普及和社交媒體的風靡使得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越來越簡便,企業和消費者之間的距離感也越來越弱化。借助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平臺,用戶可以第一時間與企業進行交流,企業也可以花費盡可能少的溝通成本,就能明晰消費者的各項訴求。制造業雖然屬于傳統行業,但以互聯網為工具,可以更好的實現自身的升級轉型,讓傳統行業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提升核心競爭力
“工業4.0”概念對制造業提出了新的要求:智能化制造。智能化制造不再是單純的提升制造的自動化水平,而是從研發體系的革命,生產制造的模塊化,對供應商和客戶需求的配合等多方面進行綜合。“工業4.0不是單純的引進機器人和電腦,所有人要有全局觀,要保證產品的競爭力。”汽車后市場制造商德賽西威董事長陳春霖說。
我國人口紅利已經消失,生產線上的產業工人,人均工資已達到600美金/月的水平,遠高于東南亞各國,有效控制工人成本,提升管理水平,同樣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現。在陳春霖看來,整個企業必須具備全方位的“工業4.0”思維。德賽西威于2015年開始引進工業4.0技術,并開始著手智能倉儲等工業4.0基礎項目的實施。據稱,其研發效率提升50%,生產效益提升了一倍。德賽西威預計將于2020年完成其工業4.0升級。
專注精品路線
汽車市場上有琳瑯滿目的品牌和汽車型號,但如果汽車后市場制造商想要面面俱到,只能造成重復投入和資源浪費。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專注于某幾個品牌或某幾款車型,在市場細分中,做“小河里的大魚”,是未來該行業做大做強的重要途徑。
例如,德賽西威針對國內主要的歐美系車型推出了幾款較有針對性的車載導航設備,包括為大眾及其旗下斯柯達品牌研發的NV5015、5036以及專門為高爾夫7、凌度系列開發的NV5056系列導航一體機,使用于別克各類車型的NV5075、5085導航一體機,還有為寶馬3系設計的NV5066等。德賽西威市場負責人表示,在已經成為“紅海”的車載設備市場上,必須開辟自己的“藍海”,而對功能的強調和對車型的完美配合,是德賽西威的策略。
合理利用大數據
電子商務已經成為眾多制造商的重要業務,但電子商務背后隱藏著巨大的數據流卻被許多人忽視,對這些數據進行延伸性使用,獲得的信息與線上交易的收入一樣重要。未來,大數據和云計算是科技發展的主流方向,而制造業這一技術導向型行業同樣應該把握技術發展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