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健委新冠病毒诊疗方案提出“血清疗法”,另一潜力“神药”?

财联社

text

截至2月7日24时的最新数据显示,全国现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31774例(其中重症病例6101例),累计治愈出院2050例,累计死亡722例,另有疑似病例27657例。

伴随着疫情的起起落落,各种相关治疗药品亦竞相上台“争霸”,从奥司他韦、α-干扰素到抗HIV药物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克立芝),再到最近在体外细胞实验中显示出一定潜力的阿比多尔(阿比朵尔),以及现如今最为炙手可热的吉利德的在研药品Remdesivir(瑞德西韦)等。

事实上,除了以上种种抗病毒药物,对于传染病的治疗和预防,还有一种非常传统的方法,即采用恢复期病人血浆的输血疗法(抗血清)。

值得注意的是,从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开始,在谈到对重型、危重型病人治疗措施中,诊疗方案均提出“可采用恢复期血浆治疗”。

病人感染病原体后,通过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针对该病原体的抗体,反过来杀死病原体。而抗血清(antiserum)就是一种含有抗体的血清,将已被免疫的动物血清(恢复期病人的血清)注射到相应疾病的患者身上以达到治疗目的,这种血清也被称为治疗血清。

公开资料显示,在2003年的SARS疫情中,天坛生物曾着手研制SARS冠状病毒抗血清。此外,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一些医院也曾对SARS重病患开展过血清疗法,并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疫苗与抗血清肯定是都会尝试的方向,并且疫苗研发周期长,而抗血清相对容易,因此也更加应急。”在此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发特别火爆的时候,有人曾如此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

那么,血清疗法在此次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前景到底如何?对此,《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了业内专家。

据受访的血液制品行业的资深专家所称,抗血清可以分为三类:一种是传统血液制剂的免疫球蛋白,取痊愈后的患者血浆为原料,按常规制备即可;一种为鼠源及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用病毒攻击小鼠,获得可分泌相应有效抗体的脾细胞,与载体细胞(如Hep2)融合并克隆筛选增殖后,通过注入小鼠腹腔培养,从腹水中纯化得所需单抗。也可用康复患者的T或B细胞制备人源化单抗;第三种是用基因工程技术,取得相关基因片段(抗体轻链部份序列),导入工程菌或细胞,经发酵或培养后从中纯化而得。

“其中最方便的制备方式就是第一种,这也是天坛生物在SARS疫情中选择的方向,公司制备的是人抗SARS病毒特异免疫球蛋白制剂,血浆原料釆自康复患者。”对方表示。

而对于网上认为“抗血清是来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病人的‘神药’,一份血浆基本可救治5~6人”的观点。上述业内专家则表示称,恢复期病人体质尚弱,不太可能马上献血浆。另外根据非典时期的经验,一份血浆制备的特异免球,也不一定能救治5~6名患者,这需要根据病人的病况而定。

“但抗血清作为被动免疫进行预防,还是可以的。按照非典时候的经验,一份抗体滴度符合要求的康复患者血浆制备的人抗SARS病毒免疫球蛋白制剂,约可被5~6名健康人用作被动免疫注射,大约可起到1~1.5个月的预防保护效果。”上述人士认为。

“事实上,制备抗血清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其生产原料需要达到一定的量。若需进行生产投料,一次起码需要1~1.5吨血桨,按每人400ml釆集,那至少需要2400~3600名康复患者,在非典或新冠病毒流行的时候,压根没有那么多康复患者。况且用抗体治疗疾病时,一个患者的用量不少,所以工业生产没跟上的话,就没有很大的实际意义。”上述业内专家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