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教育應從歌唱開始

亞太日報

text

(作者劉歡 北京聯合大學廣告學院教師)隨著文化知識產業的興起,人們開始意識到本土文化的重要性。於是,國學教育逐漸復蘇,而許多客觀問題也隨之產生。例如:如何實施國學教育?如何管理國學教育機構?國學範疇之廣而從何處入手?用怎樣的方式進行教育最有成效?針對這些疑問的思考,筆者將以音樂教育為切入點,提出幾點國學教育捷徑之設想和理論述圓。

一、國學文化的重要性

“有其國者有其學(鄧實),所謂國學指的是“一個國家學術的總體,應該包容中國學術的方方面面(吳宓)。從清末至1940年,國學經歷了一次由興起到衰落的週期;改革開放,深受文化大革命遺毒抑制的傳統文化雖然顫巍重生,卻又被風風火火的經濟大潮壓制而一直無法茁壯成長。人們將杠杆重心放在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卻忽略由於傳統文化精神的斷層而使得經濟態勢與道德水準嚴重失衡,這便是中國物質富強後的另一個可怕而致命的危機:毒韭菜、頭髮醬油、毒膠囊、塑膠果凍、腐壞肉腸的出現數不勝數,更令人無法原諒的是一些道德意識喪失的不法商販為了一己私利而把黑手伸向了民族的未來——嬰幼兒。毒奶粉導致的“大頭寶寶那可憐摸樣至今仍歷歷在目,令人痛心不已。

光天化日、威嚴法律之下還敢“頂風作案草菅別人的父母、子女和親人性命的惡行屢禁不止,用殺人不見血的方式殘害國民、同胞,忍無可忍。如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試問有誰忍心對親人下毒手?

國學中的許多大智慧能夠讓人們明辨是非而少走許多彎路,對青少年的教育作用更是不言而喻。例如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明白了聖人這段話的道理,我們便能夠在三十歲之前安心修習而不被俗思躁念誘惑影響,四十歲對所發生的事物現象內心通明,五十歲帶著之前集聚的所有能量與閱歷開始全力發展自己的事業和目標並收穫成功,六十花甲則心安理得的享受成功帶來的碩果,而從七十古稀之齡往後幸福快樂的安享天年,這便是孔子聖師為後人描繪出的一張純粹又順應人類心理發展的人生規劃。怎樣的年齡段做怎樣的事情,取得怎樣的回報,懂得怎樣的道理,便能寵辱不驚的閑觀事態發展變化,做出正確判斷和決策,圓滿此生。

然而,“國學教育牌匾之下,雖有“百花爭春之喜景,卻也合著“雜草叢生的亂象,許多“國學館更是掛著“羊頭賣上了“狗肉。

2014年6月25日,新華社一篇題為“變了味的‘國學培訓’的文章引起了許多網友的關注,其內容描述“國學熱興起後,全國各地國學培訓機構管理的混亂:辦學資質不合法、學費虛高漫天叫價、教師素質局限甚至出現毆打女童至傷等不良現象引發的探討。其實,此前早有多篇文章談及對國學市場“亂象的擔憂,學者們也各自積極思考國學教育的正確出路。這種亂象仍然是德育教育缺失的另一體現,而這種缺陷絕不是熟記“思想政治課本考一百分就能夠解決的。

如今,國學市場的升溫從正面觀之,表明人們的思想意識已經普遍從對唯物主義執迷期進化到精神追求境界,渴求回歸孕育了自己靈魂之源的本土文化;然而從負面談之,傳統文化復興導致一大批盲從者饑不擇食,選擇判斷能力的缺乏給重利輕義者開闢了發不義之財的新途徑是小,中華文明之國學這一“太子被讓利益熏心者以虛假的文化“狸貓偷樑換柱是大。那麼,國學究竟該以怎樣的方式如何實施等問題給教育和文化學者們帶來了極大的思考空間。

二、固有的教育模式給國學傳播帶來的困難

談及如何正確而有效的實施國學教育時,目前可查到的學者觀點大致統歸為兩大類:一類是以北京大學哲學系樓宇烈教授為代表,建議鼓勵企業家、地方政府創辦公益文化傳播機構,使國學傳播的途徑正規而可信化。即由地方和民間實施管理;另一類以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青少年工作系劉衛兵教授為代表,宣導將國學內容納入義務教育中,加強師資監管,即由國家統一管理實施。雖然兩派觀點都有十分可取之處,然而筆者以為:具體採用何種方法從何處入手是更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當代教育學家,90多歲的黃濟老先生親自執筆撰寫了3萬字的《如何在中小學開展國學教育》,將蒙養教材《三字經》、《弟子規》、《百家姓》、《千字文》;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眾經《詩經》、《書經》、《禮經》、《樂經》(已遺失)、《易經》、《春秋》;諸子《管子》、《老子》、《莊子》、《墨子》、《荀子》、《韓非子》、《孫子》以及儒、道、墨、法四家論觀文章均納入了中、小學生應該學習的國學範疇。然而筆者擔憂:如此豐富的國學內容以傳統死記硬背的方法學習,莫說是青少年兒童,就是專家學者也難以逐一窮盡參透啊!況且古代讀書人可以全力以赴的學習這些功課,卻也難出幾個狀元舉人,更不用說當代教育不可缺少的外語、政治、物理、化學等科目給學生添加的繁重學習內容和壓力。所以,如何能夠保證國學有效的施教是當下最應思考的問題。

在“中國知網等學術論文專業網站查及“如何實施國學教育字樣時,相關的論文寥寥可數,而宣導音樂教育為主的更是秉燈難尋。於是筆者不禁歎息:從春秋時代起,孔子先聖就提出“正樂育人和“禮、樂治國乃至“禮成于樂的珍貴錦言,同時將《詩經》作為眾教材之首以“三百零五篇,皆弦歌之的教學方法傳授,成為“樂教應為眾科之首的強大倡議和支持者。眾所周知,孔子的門生各個優秀,最令後人敬羨的除了他們的才華,更是純良的品行。那麼,我們為什麼不能學習中國教育鼻祖的教學方法?

當代犯罪心理學第一人、全息心理學第一人——以豐厚的心理學基礎與物理學等知識有機結合的劉鋒先生,在通過多年與刑偵系統合作的成功破案經驗和與罪犯交談中得出結論:藝術,尤其是以歌唱為首的音樂介入能夠減少犯罪率,特別是變態殺人案的發生。因為音樂能夠轉移人的不良情志和疏導釋解壓力,從而達到緩減甚至消解失衡情緒的作用。於是,先聖智者將我們的目光引向了音樂教育,而歌唱是所有音樂門類中最為美妙與神聖的,因為只有它與人體小宇宙銜接最為直接而緊密。

三、從歌唱入手的國學教育思考

歌唱即聲樂,是指通過人體發聲器官形成的旋律音響。 歌唱是生理學的,也是物理學的,但歸根結底是心理學的。(鄒長海)故聞其聲便知其人其品,所以歌唱與人體的聯繫非常緊密,可以對生理和心理雙方面產生作用。被魯迅先生稱為“中國文化根柢的道學理念將人體比喻成小宇宙,承接著浩渺大宇宙的玄奇之氣。音樂源自“太一,為天籟自然之鳴響,而歌唱便是銜鏈“天籟、“地籟與“人籟三位的紐帶。“意→氣→音的流程為歌唱的動態表現,“意→氣→功則是氣功的動態表現,一字之別。此外,“音和“功能夠相互滲透更替。“意在歌唱中為“聲的推動產生的規律性震動,在氣功中同樣是意識控制下達到心身諧和、天人合一的自我調節模式,達到祛病強身。“氣是以呼吸為主的動作直接呈現,故在身體直立鬆弛的狀態下,長而緩的連貫能夠通任督二脈攜五臟六腑之氣,最終達到臟器和合的養生目標;歌唱之“氣則添加了語言的元素。無論在歌唱亦或氣功“意、“氣的練習中,人體通常感受到兩者奇妙的功效,便是“聲/功。良好的歌唱狀態必然氣息穩定、綿長,對聲音的品質及音樂情緒的控制效果必產生影響;而氣功若能結合五音發生練習則在單一的呼吸基礎上豐富了聲波振動而達到健體作用,甚至有效的作用於疾病之體。

此外,《內經》的藏象學說指出:宮、商、角、徵、羽五音可通五臟。在歌唱時,通過丹田與肺部對中氣的運作協調將不同的五行之音唱發出來,能夠作用於臟腑調節。

所以,以歌唱韻律輔助國學內容記憶,使學生在愉悅的狀態中承襲傳統文化文明之目的,事半功倍,恰如英文學習的捷徑是學唱英文歌曲。實施的方法可以效仿現代古曲《陽關三疊》、《水調歌頭》、《月滿西樓》等等,即通過當代作曲專業人士結合古典詩詞韻律與當代民族雅樂特色,配以西方曲式的和聲音程之協和感,最後由專業歌者錄製樣板曲目在教育系統廣為傳播。同時附送原版伴奏帶,以政府獎項名義組織國學歌唱大賽,相信不久後一定會見成效;亦可另闢蹊徑,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四、結語

國學是影響民族神魂的指揮棒,而音樂更是世界大同的精神節奏。國學思想,能夠幫助人們突破本我與自我而達到超我的至高境界;“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樂律可輔助國學愉悅輕鬆的追求這個最高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