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3个年轻人的“乡土梦”:从“空心村”到小康村

中国新闻网

text

张鹏程教授户外军事拓展课程。临海市小芝镇供图

中新网台州7月13日电(记者 范宇斌 通讯员 金晓欣)青山掩映,绿水环绕。沿着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小芝镇的美丽公路向前疾驰,岙胡村跃然眼前。崭新的楼房一字排开、村内小公园设施完备、绿化带里各色花草争奇斗艳……而眼前这个远近闻名的台州市美丽乡村精品村,早在6年前却是“晴天灰,雨天泥”,家家都想往外跑的“空心村”。

乡村蝶变,从3个年轻人的故事上便可窥见。

** 怀揣英雄梦的“退伍军人”**

张鹏程从上海的武警特勤部队退伍后,一直在外地从事户外军事拓展行业。2006年一次偶然回乡,他发现家乡临海的乡村旅游风生水起,让他萌发留在家乡发展的念头。于是,他辞去了当时的工作,开始回乡创业。

“做什么?”这是返乡之初,张鹏程最苦恼的问题。户外军事拓展需要场地,而农村不就是最天然的场地?经过反复思考,张鹏程决定做回“老本行”。

俞利坚给火龙果剪枝。临海市小芝镇供图

军人家庭出身的他,心中始终藏有一个“英雄梦”。无论是当初从军,还是后来的工作,都与“军人”有关。他发现如今许多孩子都比较娇气,身体素质差,户外军事拓展活动既能强身健体,又能让孩子们了解部队生活。乡村旅游正当其时,户外军事拓展大有可为。

从组织活动,到周末接团,张鹏程在创业路上不亦乐乎。他以岙胡村为固定场地,带着孩子们打真人CS,为村里带来了一波又一波的周末旅行团。同时,他还与村民“组建联盟”,从村里购置午餐食材,让不少“土货”摇身一变成了“钱袋子”。

果园创业的“90后大学生”

俞利坚今年只有30岁,却已经是一个经验老到的“新农人”。最近,他正忙着给火龙果剪枝,晒得皮肤黝黑。

2014年,俞利坚打算找一大片地开发无公害果园,从老家临海杜桥开始,看了许多地方都不满意。山清水秀的岙胡村吸引了他。

“我的父辈就一直从事农业生产,所以我对土地也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大学毕业后回到了家乡,我发现其实农村留给我们发展的空间很大。办果园,就是我的创业。”俞利坚回忆,初到岙胡村,很多朋友都不理解,觉得这个“空心村”能有什么发展前景。他并没有过多解释,而是开始与村里协调土地租用的相关事项。

了解到俞利坚的创业项目后,临海市小芝镇立即派出乡村振兴青年力量专班成员周红与他对接。不仅为俞利坚解决了政策处理、土地流转等问题,还打通了整个村庄的路网,并为果园修建了灌溉沟渠,解决了俞利坚的后顾之忧。

就这样,俞利坚230亩的“欢乐农庄”在岙胡村扎下了根。农庄种有樱桃、火龙果、猕猴桃等六七种水果,丰收期长达半年。除了每年给村里创造20万元的土地租金外,每逢水果成熟,岙胡村里就会有大大小小的车辆涌入,为村庄带来不少“人气”。

** 回乡抬花轿的“85后”**

龙岙村与岙胡村相邻,有着历史悠久的浙东婚俗文化,龙岙村小伙毛武顺看中了这一市场潜力。前几年,他从父亲手中接过毛家班花轿的担子,成为第五代传承人。

毛武顺与毛家班花轿。临海市小芝镇供图

欢快的喜乐声,带动了岙胡村从“落寞”转向“热闹”。每逢周末与节假日,毛武顺就将花轿、乐器搬到岙胡村的小公园,在这里开展一些民俗活动,吸引游客们前来游玩。

“传统民俗在起源地才真正有了根,有了生长的底气。而将民俗与市场结合,能让更多的孩子了解我们的民俗,更好地将我们的文化传承下去。”搭着时代东风,传统民俗再次大放异彩,毛武顺将民俗文化嫁接到乡村游中,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毛武顺向孩子们介绍民俗。临海市小芝镇供图

“平时,我有空就去毛家班的花轿队当轿夫,每天能有百来元的收入。毛家班在我们村里搞活动,每次都会带来一些城里游客,走的时候他们也会买上几斤小芝米面和土特产,我们在家也能有收入。”说起毛武顺,今年56岁的胡计华言语中满是感激。

3个年轻人的到来,给原本冷冷清清的岙胡村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也为“空心村”向“小康村”写下了精彩一笔。(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