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政策加码 高铁“出海”火力全开

亚太日报

text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高铁出海硕果累累。

【亚太日报 周玲娜】“要想富,先修路”;“火车一响,黄金万两。”交通先行尤其是高铁先行,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钥匙性工程。

2015年以来,在“一带一路”的政策红利下,中国高铁一路开疆拓土,世界版图不断延伸,已然成为“中国制造”走出去的标杆。

记者从中国铁路总公司获悉,到2015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1.9万公里,占世界高铁运营里程的60%以上,居世界第一位。

高铁出海全面提速。

一剂去产能“良药”

近年来,中国逐步加入全球经济循环,经济重心向沿海地区转移。高铁这一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取代古老的风力、马力和人力运输,重建横贯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6年以来,乘“一带一路”东风,中国高铁的触角遍布亚太地区,取得历史性突破。印尼雅加达—万隆高铁启动先导段建设。俄罗斯莫斯科—喀山高铁签署谅解备忘录及勘察设计合同,确定路线图和时间表。伊朗德黑兰—马什哈德铁路高速改造项目签署商务合同。印度德里—金奈高速铁路科研工作稳步推进。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产能过剩和利用率严重不足的困境。记者从IMF的研究报告获悉,中国资本产能利用率从危机前的80%降至目前的60%。记者查阅中国欧盟商会最新报告《中国的产能过剩》,同样发现钢铁、铝、水泥、炼油等行业的产能利用率严重下滑。

2012年3月以来,包括钢铁在内的冶金行业连续55个月负增长,化工和煤炭行业分别连续56个月和49个月负增长,工业产能利用严重不足。

低利用率,意味着生产要素的大量闲置和浪费。

在高铁“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的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传统低附加值产品得以有效输出,拉动了外部需求,缓解了国内供需不平衡的产能压力。

另一方面,出口的高铁对标的国也带来了诸多益处,打造了“两国双赢”样本。

譬如,2015年6月,中铁二院集团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铁二院”)与俄罗斯正式签署莫斯科-喀山高铁勘测设计合同。工程执行期为2015年至2016年,项目实施合同金额为207.9亿卢布(约合3.8亿美元)。铁路建成后,莫斯科-喀山间列车运行时间将从现在的14个小时缩短至3个半小时。

“高铁出海”享受“总理营销”。

破题:“资源换高铁”+“创新投融资”

实际上,“中国高铁”的“出海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面临政治、经济、技术、人才、法律、文化多重风险。记者采访多名业内人士,其建议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对于经济落后的资源国,要加强创新合作模式研究,如石油换高铁、大米换高铁等“资源换高铁”模式,为我国尽可能多的积累海外经济资源。

2013年10月,李克强总理访问泰国,与时任总理英拉签订《中泰关系发展远景规划》,达成“大米换高铁”的合作意向,即中国参与泰国廊开至帕栖段高铁的建设,泰国以农产品出口来支付部分高铁费用,中国计划每年从泰国进口100万吨大米。但最终,该项目由于泰国政局变化而中止。

另一方面,不少专家建议更好地发挥我国政策性银行的主导作用。目前,国开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已通过优先支持“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早期收获战略项目,引导并支持高铁“走出去”。譬如,2014年4月中国进出口银行给予中国北车30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支持;尼日利亚铁路,非洲首条由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优贷资金的铁路,第一标段将于今年5月底或6月初开始运营。

高铁出海需过重重“火焰山”。

外媒:“未来必占据世界市场半壁江山”

给予中国高铁鲜花和掌声的,还有多国外媒。

“未来,列车生产商中国南车集团和中国北车集团将占据世界市场的半壁江山,中国政府也非常重视提高铁路产品的出口份额。”据德国《明镜》报道,德国铁路公司董事长汉纳戈尔特表示,“李克强总理多次在出国访问期间推荐高铁。”

曾经的“铁路第一大国”美国,至今还没有一根高铁铁轨。美国加州高铁局董事会主席丹·理查德今年2月还表示,在高铁领域要向中国学习。

该机构首席执行官杰夫·莫拉莱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高铁建设情况令人印象深刻,我们非常希望中国能够参与竞标加州高铁项目,也期待中国公司的优秀表现。”

总之,高铁大大缩短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空间距离,产生巨大的辐射效应。“高铁经济带”,无疑给沿线城市带来资金、人才、技术等多重资源,形成多个都市圈,并完成资源在空间和地域上的转移。

“高铁出海”,卖的不仅是钢铁、机车,更是中国的技术和管理体系。

拭目以待,“中国标准”不日将成为亚太经济的主流标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