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由四川省历史学会和四川省图书馆主办、成都立心书院承办的“纪念袁焕仙先生诞辰130周年学术思想研讨会”在四川省图书馆举行,与会学者以“袁焕仙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主题,就知行合一、师道精神、巴蜀文化及儒释道三学、文化救国等议题展开了研讨交流。
中国佛教协会驻会副会长、成都文殊院方丈宗性法师在研讨会上致辞
据悉,袁焕仙(1887-1966),字世杰,号其章,四川盐亭人,民国时期四川宗门大德,培养了包括南怀瑾在内的众多弟子。其思想以佛为主融合三教,坚持知行合一的文化精神,维护师道传统,心系家国兴亡。曾创建维摩精舍,被誉为“中国居士禅学的旗帜”,著述有《榴窗随判》、《黄叶闲谭》、《中庸胜唱》、《灵岩语屑》、《酬语》、《心经三讲》等,由门人辑录为《维摩精舍丛书》。
研讨会上,中国佛教协会驻会副会长、成都文殊院方丈宗性法师宗性法师表示,儒释道三家都非常重视心性功夫的修养,通过个体生命的成长然后向外产生社会教化。“袁先生会通三家精义,在民族危难之际毅然肩负起文化传承的使命和责任,是巴蜀大地上融通三教并且有着社会担当的杰出知识分子的代表。”宗性法师说。
据悉,本次研讨会是在宗性法师极力倡导下召开的。他还表示,此次以研讨会的形式来纪念袁焕仙先生,更多的是为了唤醒大家的记忆,共同缅怀袁先生这一代为巴蜀文化和禅宗文化思想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过贡献的知识分子群体。
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立心书院院长谭继和
“袁焕仙先生是磊落的志士,奇瑰的才子,本土文化自信力的终身阐释者,中华文化自信力、自觉力、凝聚力、向心力的启蒙教育家,培育出了南怀瑾先生这样百科全书式的鸿儒通才,影响深远。”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立心书院院长谭继和赞誉到。
谭继和表示,我们应当肯定袁焕仙在四川历代名人中的重要地位,特别是在民国以来的四川名人长廊之中,应该有他一席卓绝的地位。希望此次研讨会是对袁焕仙先生深入研究的一个开头。
西南民族大学教授祁和晖做学术发言
“袁焕仙是中国近现代国运危机中守护中华文化根基的报国志士。”西南民族大学教授祁和晖认为,对袁焕仙的历史评价,不应只局限于“居士佛学”界中。
袁焕仙曾于1946年被选为中华民国“国大代表”,并提出了《国是主张及宪法意见》提案。祁和晖表示,该提案在学理和见识上有迂误和局限,比如他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有误解和否定,对国民政府“宪政”抱有幻想,表现出书生式的天真,但其中也有进步和可取之处。
据祁和晖介绍,袁氏“主张与意见”中,有八款是直接针对与批判国民党的党同伐异,甚至要求“力革武人专政乱政恶习”(须知蒋介石正是头号武人)。且在“主张与意见”中,袁焕仙力主以中华本位文化为根基,而广纳世界各国新文化、新成果,力主反贪、反腐,还力主军队精干能战,在“列强对峙下完成我国在太平洋的地位”、“国营事业、民营事业”要各得其所等等。其思维之敏锐前卫、视野之广阔、深刻都超出常人常见,即使是今日仍不失其启发性。
研讨会现场嘉宾云集
研讨会上,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彭邦本,四川大学佛教与社会研究所所长段玉明,四川大学佛教与社会研究所吴华博士,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主任向世山,福建省屏南县第一中学教师吴先核,《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尹邦志博士等还相继做了学术发言。
段玉明认为,站在“居士佛教”的立场,袁焕仙及其维摩精舍当与欧阳竟无及其支那内学院等量齐观——都是中国近代居士佛教的一面旗帜;而较欧阳竟无及其支那内学院,袁焕仙及其维摩精舍的宗教色彩更重。
据吴华研究,袁焕仙开创维摩精舍,以居士身份弘法由来有自,而其以佛为主融通三教也不是他的开创,而是清末明初居士弘法的一种传统。自清末的悟和法师、儒士郭夔而至张凤篪、吴梦龄,再至袁焕仙,延及南怀瑾等,法统相续近百年,受众不可量计。
此外,还有原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省文艺评协主席李明泉,袁焕仙先生亲属代表张心帆,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之子南国熙,南怀瑾先生弟子代表李慈雄等各界人士与会。
(文中图片由成都文殊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