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裏的家國情懷

新華社

text

【亞太日報訊】(記者劉旸)傳說中高能預警的“微信黃金周攝影大賽”開始得似乎略顯低調。在與真實生活並行的虛擬世界裏,中國人在展現吃喝玩樂天賦的同時,在這個惠自祖國生日的超長集體假期裏,用許多獨特的方式心繫“家和天下”。

幾位年輕人,面對鏡頭,畫出他們理想中的假期;遠在家鄉的父母們,面對鏡頭,也畫出他們理想中的假期。年輕人看了,有的陷入沉思,有的掩面而泣。這是一段出現在很多人微信圈的視頻。從中秋到國慶,它喚起了很多在外地為事業打拼的年輕人對親人的思念和對故土的依戀。

微信圈裏除了享受假期生活的點點滴滴外,“國與天下”的內容也頗受歡迎,各路公眾號小編也是費盡心思:一篇介紹歷年國慶日曆史細節的文章讓人受益匪淺;一首《我愛你中國》原來有N種唱法;參加一次關於民族品牌的知識競答還有機會抽中微信紅包。據統計,中秋節當日微信紅包收發總量達到22億個,超過2015年除夕當天發送量的兩倍以上。

騰訊公司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第一季度,微信每月活躍用戶已達5.49億,用戶覆蓋200多個國家、超過20種語言。公眾賬號總數已經超過800萬個,移動應用對接數量超過8.5萬個,微信支付用戶則達到了4億左右。

現執教於早稻田大學的旅日學者馬挺告訴記者,兩節期間,在日華人中很多都用微信互致祝福,並大量轉發和中國時事政治相關的消息和評論。還有不少日本學生受中國文化影響,也開始使用微信,和中國留學生交朋友。

如果說外國人使用微信尚屬少數的話,那麼在中國的外國留學生裏,使用微信者大有人在。據廈門大學海外教育學院教授王虹介紹,他的學生幾乎都有用微信,為此他專門開了一個面向留學生的公眾號,推送講解漢語和介紹中國文化的文章和視頻。

“對於學習中國文化的外國留學生來說,中秋和國慶是兩個重要的文化歷史節點。”王虹說,“我把準備好的公號文章在當天推送出去。這個公號的粉絲大部分是我的學生,他們還在這個平臺上和我互動,也會把文章分享到他們的朋友圈裏,讓更多的外國學生使用中國語言,了解中國文化。”

從事社交網絡研究的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蘇俊斌認為,中國傳統價值觀有其獨特的啣接個體和集體的紐帶,家國情懷就是這樣的紐帶之一,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傳統思想一脈相承。然而,宏觀的想像必須落實到個體當下行動才有實踐的力量。微信等社交媒體以其互動、融合、聯網等特性先天具有達到個體的優勢。

蘇俊斌說,兩節期間朋友圈呈現出“國”的宏觀想像與“家”的具體生活相融合的趨勢,主流話語與民間話語相融合的趨勢。網友隨時隨地分享的兩節生活細節中,也不乏有對“國與天下”流露出的關切之情,這是大國之民應有的“範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