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普通話在香港日益普及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訊】香港大學8月24日公佈的調查發現,普通話在香港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但並沒有影響到粵語的地位;同時,港人普遍會高估自己的英文並低估普通話水準。

據國際在線消息,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從2014年8月至2015年1月,以電話方式進行問卷調查,共訪問兩千多人。結果顯示,目前至少有27種語言正在香港使用;99%的受訪者使用粵語;懂得普通話的人有68%,可以講普通話的人將近35%;62%的人能使用英文,但只有不到兩個百分點的受訪者英文對話可以達到高級水準,12至39歲年輕人中,能說英語的受訪者占比略多於能說普通話的受訪者。

普通話在港越來越普及

回歸逾18年,隨著香港與內地交流越來越緊密,普通話在香港也越來越普及。

參加研究工作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陸鏡光表示,普通話在香港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在商業上甚至在日常生活上皆是如此,而且普通話也已經進入了香港的教育系統。

據特區政府統計處的2011年香港人口普查報告,在香港,普通話的普及程度於2011年首次超越英語,成為香港的第二大語言;此後,普通話在香港社會中的地位更是越發重要。

據香港經濟日報報導,安俊人力資源顧問董事總經理周綺萍指,回歸前很多工作需要用英語,令求職者普遍進修英語;然而,回歸後香港與內地交流日趨頻繁,包括簽訂CEPA後,令市場逐漸傾向內地,企業對普通話要求提高,求職者亦轉而著重普通話。

不過文匯網報導指出,港人普遍會低估自身的普通話水準。調查顯示,在香港,普通話僅有不足兩成人自問有高水準,但實際上卻有逾52%人程度屬好或非常好。

另外,調查還顯示,超過八成受訪者認為粵語是最能代表香港文化的語言,粵語的活力並沒有降低。

香港社會對簡體字掌握不夠熟練

調查顯示,雖然香港社會日漸“三語化”,但社會對簡體字的掌握仍然不夠熟練。

國際在線援引另一位參與研究工作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金斯利·博爾頓指出,簡體字在商業社會有著重要的效用,因此建議特區政府應加強培養學生對簡體字的讀寫能力,但他也強調這並非要取代繁體字,而是使學生兼備簡繁兩種書寫能力。研究建議,鑒於簡體字對於全國性溝通十分重要,特區政府應考慮制訂“雙語文能力”框架,涵蓋繁體字及簡體字。

港人英文水準被高估

調查還顯示,英文仍是受訪者主要的工作溝通語言,無論是書寫內部文件、對外文件或工作時閱讀的文件,超過85%的受訪者均使用英文。英文也是主要的教學語言,有超過85%的受訪學生表示,學校主要或全部使用英文為教學語言。

然而調查顯示,普遍港人嚴重高估自己的英文。

香港文匯報援引調查結果指,有近17%受訪巿民自覺英文口語程度好或非常好,但經抽樣測試後,能真正達至有水準者只得5.9%。

經濟日報引述安俊人力資源顧問董事總經理周綺萍指出,近年求職者英語質素參差,雖然仍有一些高英語水準的精英,但比例只佔一成,較以往少;英語能力較差的多數是工程或技術專業人員。她說,曾有專業人士因在內地發展減少接觸英語多時,連面試都難以用英語表達。

觀望香港未來發展,她認為與中國交流雖愈來愈多,但香港是國際城市,與各國溝通必定離不開英文,英語仍是港人競爭條件,籲求職者不應輕視英語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