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医科大学禁毒宣传走进泸州市江阳西路学校。尧欣雨 摄
中新网泸州6月19日电 (尧欣雨)“叭叭叭……”随着一阵阵喇叭声响起,19日,四辆车身贴着“醉美泸州,无毒最美”等醒目字样的公交车缓缓从四川省泸州市龙驰路公交站驶出。临近国际禁毒日,泸州市禁毒办和泸州市公交集团联合打造了系列公交车作为“绿色公交禁毒流动课堂”。
据悉,泸州市地处川滇黔渝结合部,是毒品由滇入川、辐射全国的重要通道之一,加之外来毒品渗透加剧、合成毒品发展迅猛,跨区域贩毒、制毒等多方面的影响,毒情形势十分严峻。在此背景下,泸州市将毒品预防教育作为“禁毒源头治理”的中心工作,并积极创新工作模式和治理体系。坚持整体推动,建立健全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工作体系;狠抓品牌选树,用示范引领推动学校毒品预防教育纵深发展;凝聚社会合力,带动提升全民禁毒意识。
禁毒公交流动课堂。尧欣雨 摄
以276路公交车为例,在该公交车内部,毒品类型、吸食毒品的危害、禁毒普法、禁毒名言警句等宣传信息遍布车厢。此外,每周还会有志愿者来到“绿色公交禁毒流动课堂”上,用仿真毒品与市民进行讲解互动,引导市民更好地认识毒品、远离毒品。
“这条禁毒公交线路横贯泸州主要城区,途经8所中小学校,覆盖面广、辐射率强。可以让广大市民,特别是中小学生近距离增强毒品预防知识,提高抵御毒品侵袭能力。”泸州市公交集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陈朝艳表示。
“禁毒工作的根本在于教育,禁毒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泸州市公安局禁毒缉毒支队队长陈文杰认为,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且好奇心强,容易受到各类毒品的侵袭,因此做好青少年的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工作至关重要。
对此,泸州市禁毒委还与高校加强合作,与西南医科大学共建“禁毒教育示范基地”。为做好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工作,西南医科大学不仅组建了阳光禁毒社团,还打造了禁毒文化长廊、主题广场等,校园内禁毒教育气息浓厚。
车椅后的禁毒宣传画。尧欣雨 摄
“药品和毒品从本质上来说是紧密相连的。”西南医科大学法医毒物鉴定室负责人韦思平接受采访时表示,西南医科大学药学类相关研究走在四川前列,尤其在毒化分析方面有着丰富的人才储备和相关经验能力。目前,西南医科大学正在积极申请成为泸州市禁毒成员单位,探讨与泸州市禁毒委合作建设特色鲜明的毒品检测实验平台、合作开展相关科研项目。
据了解,经过在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方面进行的一系列努力,目前泸州新滋生吸毒人员数量已实现连续5年持续下降,从2014年起,每年新增吸毒人数从2112人下降到1673人,新滋生率从18.5%下降到7.3%,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源头治理成效已逐年显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