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民航客機未能裝備反導彈系統?

騰訊科技

text

7月17日,馬來西亞航空公司的MH17航班,在烏克蘭境內墜毀,這是馬航公司繼MH370之後經歷的又一次重大災難。據多家外媒報導,這家載客295人的客機,可能被地面武裝人員用導彈擊落,目前沒有任何一方宣佈對客機襲擊事件負責。

在歷史上,曾經發生過民航客機遭到地空導彈襲擊的事件,據美國時代週刊網站報導,美國國防部,一度曾經要求美國的民航客機,裝備反導彈系統,但是反導系統最終並未在民航普及,據分析,昂貴的成本,是系統普及的最大障礙。

在技術方面,民航客機的反導系統已經具備,只不過代價高昂。比如全球家喻戶曉的美國總統座機空軍一號,就裝備了先進的反導彈系統,可以應對絕大多數地空導彈的襲擊,其中包括襲擊馬航航班所用的導彈。

既然總統座機裝備了反導技術,那麼載客量動輒數以百計的民航客機,為何沒有進行反導系統的保護呢?

35年前,各國開始研發小型的肩扛式地空導彈,比如美國的毒刺導彈,這種導彈小型輕便,對空中目標存在較大威脅,人們開始擔心,小型地空導彈可能會落入到不良之徒手中。在美國,出現了一波爭論,到底是否需要給民航客機裝備反導系統。

對於民航業來說,裝備反導彈系統意味著幾十億美元的巨額資金投入。

2002年,以色列的一架波音757客機,載客271人從肯亞的蒙巴薩機場起飛之後,差一點被一對俄羅斯製造的Strela-2肩扛式導彈擊中。隨後,美國國防部的官員,曾經提出民航業應該考慮裝備反導系統。

根據目前的報導,馬來西亞航空公司的MH17航班,可能被體積更大、雷達制導的導彈擊落,而傳統的針對肩扛式導彈的反導系統,可能無能為力。

幫助空中飛行器應對地空導彈的襲擊風險,一直是美國五角大樓研發的任務之一。1999年,五角大樓官員在美國國會表示,美軍運輸機所面臨的最大威脅,就是類似襲擊以色列客機的肩扛式導彈。

2002年,美國國防部簽署了價值2300萬美元的合同,幫助四架美軍C-17運輸機裝備先進的反導彈系統,據稱可以應對毒刺導彈、SA-7以及恐怖分子所慣用的熱尋蹤導彈。

美國空軍的一名軍官當時披露,每一架運輸機裝備反肩扛式導彈系統的成本超過了500萬美元,他也表示,如果有美國的民航客機遭到肩扛式導彈襲擊,導致美國航空公司紛紛安裝反導系統,這可以讓每一架客機的成本降低到200萬到300萬美元。

據報導,美國國防部的一些官員長期認為,反導系統應該成為美國民航客機的標準配置。美軍2002年部署的系統,屬於AN/AAQ-24 (V)Nemesis系統的一個升級版,可以保護包括空軍一號在內的客機,也可以保護軍用直升機。

上述系統由美國軍工承包商諾斯洛普·格魯門公司(NorthropGrumman)研製,專用術語為LAICM系統(“大型飛機紅線反制系統),該公司計畫將這一系統部署到美軍幾百架運輸機以及空中加油機上去。

LAICM系統,可以自動偵測、跟蹤和干擾紅外制導導彈,可以向導彈的熱追蹤系統發射高能雷射光束,擾亂制導系統的工作。這一反導系統可以自動啟動,無需飛機機組人員手工介入。

當時諾斯洛普·格魯門公司的一位相關負責人表示,價格低廉的肩扛式導彈在全球多地出現,這種導彈具備致命威脅,況且散落到了一些“美國敵人的手中。因此,美國空軍有必要部署反肩扛式導彈系統,從而保證自身安全。

來自烏克蘭方面的報告顯示,馬航這架客機可能被俄羅斯製造的Buk導彈所擊落。民航客機的飛行高度大約為3.3萬英尺,超過了絕大多數肩扛式導彈的命中距離。

不過,Buk導彈和熱尋蹤的毒刺導彈不同,使用了雷達進行制導,直到命中目標。對於雷達制導的導彈,飛機可以實施各種電子干擾,或是在空中發散金屬箔片,擾亂敵方導彈。

在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1999年進行的一項研究中,已經考慮到了俄羅斯薩姆導彈對於美國民航客機的威脅。這份報告指出,隨著機場的旅客和行李安全檢查技術提升,民航客機所面臨的導彈襲擊風險正在加大。

需要指出的是,在阿富汗抵抗蘇聯入侵的戰鬥中,美軍曾經向阿富汗武裝人員支援了大批肩扛式的毒刺導彈,據稱1980年代提供的數量就達到1000枚。美國五角大樓認為,阿富汗武裝人員曾經利用毒刺導彈,擊落了蘇聯的250架飛機。不過,隨著阿富汗地面武裝的分化,美軍支援的部分毒刺導彈,也落到了不良之徒或恐怖分子手中。

2007年,美國空軍在沙烏地阿拉伯的一座軍事基地附近,曾經發現了俄制Strela-2導彈的發射管,隨後美國聯邦調查局開始發出安全警報,恐怖分子可能會實施肩扛式導彈襲擊。

據美軍官員稱,這個發射管內部發現了燃燒的跡象,表明恐怖分子曾經發射了導彈,但是發射失敗。圍繞這起事件,沙特還逮捕了涉嫌的恐怖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