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明珠的“清水記憶”:香港市民眼中的內地對港供水

亚太日报

text

【亞太日報訊】(記者蘇曉牛琪)一個平常的週四上午,家住香港將軍澳的梁先生感到很不習慣,他所居住的屋苑當天早上清洗食水池,因而上午要暫停食水,梁先生刷牙、洗臉的水也都要省著用了。

不過,梁媽媽就習慣很多。她說,現在香港的年青人沒有經歷過香港缺水的日子,但對上了年紀的香港人來說,短暫停水在生活中再正常不過。

事實的確如此。三面環海的香港,曾飽受淡水奇缺之苦,直到1864年才供應自來水。但開埠初期的香港,主要“水源多靠收集山澗水和雨水,因此每遇大旱,水荒必至。

1963年,香港遭遇百年一遇的大旱,4天才能供水一次,每次供水僅4個小時,300多萬人生活陷於困境。

當時住在中環新型住宅大廈的曾先生,白天大部分時間都沒有食水供應,只有每天早上和晚上供水一段時間。“香港許多人家都買大水桶用來裝水,那個時候普通文職人員每月人工一百多港元,一個大水桶就要幾十塊,但卻賣得很好。他說。

在曾先生的記憶裏,彼時水對香港人特別珍貴,每戶人家都會循環利用:洗米的水,會再用來澆花;洗澡的水,會再用來拖地。

這種困境在1965年得到改變——當年3月建成的東深供水工程開始正式向香港供水。僅1965年,以“供港水源著稱的東深供水工程就向香港供水150億加侖(折合6820萬立方米)。

“很難想像沒有東江水,生活會是什么樣子。曾先生說,“一滴水,甚至能夠挽救人的生命,它是難以用金錢來衡量的。

經歷過幾天來一次水的歲月,香港富麗華珠寶金行的孫女士也覺得那段時間實在苦不堪言。“後來,有了東江水,就好很多了。

“如果不是內地支持,香港哪會有這麼好。她說。

為支撐香港、深圳和東莞三地經濟的高速發展,從上世紀70年代以來,東深供水工程進行了四次大規模的擴建、改造,累計耗資76億元,供水能力最終提升到如今的24億多立方米,並且優先保障香港每年最高11億立方米的水量。截至目前,東深工程已累計對香港供水223.48億立方米。

“東江水是香港的命脈,沒有了東江水,香港不可能成為一個繁榮穩定的城市。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葉國謙說。

這個判斷十分準確——從小的方面來說,東深供水滿足了香港等沿線地區的百姓民生需求;從大的方面說,解決了香港水源匱乏的瓶頸問題,奠定了其經濟社會穩定的基礎。

對於有些人詆毀東江水用來賺錢,葉國謙強調這是謊言:“明顯東江水的資源個個城市都搶著要,今天香港不要,也有充足的城市想要接收。

無論如何,50年來香港市民對缺水的恐懼已經一去不復返。由於確保對香港供水的東深供水工程的存在,即使在內地缺水的日子裏,曾先生說,他也不會擔心家裏會像以前一樣停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