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涂丰恩 :台湾大学历史系硕士,现为哈佛大学东亚系博士候选人。大学时候读过两年管理学院,从历史研究所毕业后,却又跑到资讯工程系工作。曾经出版过一本叫做《救命:明清中国的医生与病人》的小书,目前则在研究日本帝国时代的人造香料产业,以及现代感官经验形成的历史。因为喜欢说故事,所以跟朋友们一起创办了「故事:写给所有人的历史」网站。相信一个好故事,具有改变现实的力量;更相信好的历史故事,不仅能够让我们认识过去,更能让我们理解现在,想象未来。
书籍介绍:
《大人的日本史》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
2017 年 9 月出版
为什么日本会成为今天的日本? 面对急遽变化的国际局势,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以成熟的眼光,重新认识这个最熟悉的国家、最陌生的历史。在教科书中,日本往往被简化成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一种是成功地推动明治维新,晋升强国之林的正面形象;另一种则是殖民者、侵略者,是军国主义的负面代表,但历史的复杂和偶然,并无法藉由这种简单的“二分法”来理解。本书通过三十个关键词,简洁明快、深入简出地重新解读“日本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日本”的过程,发掘日本真实而多样的面貌,不但提供历史的反思,更足以作为未来的借镜。
书籍摘录:
**前言
写给旅人的日本历史**
2010年的冬天,我第一次到了平户。
这座小城位于日本南部的九州岛。四百年前,它曾经是个最热闹的港口,从世界各地来的商人与传教士,会从此地上岸,开始他们在日本的种种探索与冒险。
只不过,经过了四百年,物换星移,当初人来人往的光景已经不复见。
还记得那天天气欠佳,街上游客不多,行人也少。整座小镇很安静,就连火车站前都显得有些寂寥。
我在旅馆放下行李,稍作休息后,准备前往此行目的地。
从地图上看来,目标就在距离平户市区不远处,徒步就能到达。可是才出门走了一阵子,我就发现自己错了。从地图上获得的空间感并不准确,实际的目标比想象中的更远,再这样走下去,不知何时才能抵达。再说,当时已经是下午,再过不久,日暮西垂,也许天就要黑了。
我决定随手招了一台出租车,用不熟练的日文,尝试与司机说明我的目的地。尽管几个句子讲得坑坑巴巴,但我确定司机理解我想表达的意思,因为他显然听懂了其中的三个关键词:郑成功。
平户。这里是郑成功的出生地。
来自:维基百科
三百多年前,他的父母亲就是在此地相识。尽管故事的细节大多已经消失在历史中,但当地还留下了一些蛛丝马迹,给人想象的线索。平户政府找到郑成功幼年居住过的地址,在该处立了一个小小的解说牌,不过房子已经不在了,只剩下几棵大树。
根据传说,郑成功的母亲当年怀孕时,散步到海边捡贝壳,一时感觉腹痛,便生下了郑成功。传说中的地点,也有一块纪念碑,上头写着“郑成功儿诞石”。
当地还有一座专属于郑成功的小庙,小庙入口的不远处,矗立着一张大型广告牌,将他称之为“亚洲英雄”。
这次造访平户,就是希望能看看这几个和郑成功相关的遗迹。
出租车司机载着我,在沿着海岸线的公路上奔驰,没过多久就到达了目的地。
但出现在我眼前的光景,却与原本的想象不太一样。和其他热门的观光景点相比,这几个地方真是显得寂寞了。
抵达郑成功庙的时候,外头杳无人迹,我是唯一的旅人。小庙的外头有个广告牌,记录着平户与台南市政府联合举办的庆祝活动,看来十分盛大。但庙的本身似乎缺乏维护,外表已经出现斑驳。
我又从郑成功庙继续走到其他几个地点,情况也差不多如此。
亚洲英雄的光芒,好像有些黯淡啊。
即便如此,几年之后我仍常常想起这段旅程。
来自:flickr
一位与台湾历史如此攸关的人物,却出生在日本,还可能是个中日混血儿。从小我们被教导,郑成功是打败荷兰人的中华民族英雄,但对这段日本渊源却很少多做着墨,好像说出来有些尴尬。不过,如果抛开民族主义,回归历史情境,这件事是不是能告诉我们什么呢?
郑成功之所以出生在日本,或许只是个历史上的偶然事件,但是,假如没有那个时代繁荣的海洋贸易,没有各区域之间频繁的交通,这件事恐怕也不可能发生。每个看似偶发的事件,背后其实都有迹可循,每个看似孤立的现象,都反映着时代的环境与背景。
郑成功的时代,是一个连结的时代,商业与贸易为世界打造出了一张巨大的交流网,将地球的各个角落串连在一起。台湾与日本的历史,也从那时开始,有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互动与共鸣。举例来说,曾经停留在台湾的西班牙人、曾与郑成功交手的荷兰人,都曾到过日本,或者传教,或者做生意。郑氏政权在台湾的期间,日本也一直是他们相互往来的贸易伙伴。
而在郑成功身后两百多年,台湾与日本的历史,又以另外一种方式,更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在甲午战争过后,台湾变成了日本的第一个海外殖民地。
这段过程,早早就被写进了教科书,多数读者已经耳熟能详,不足为奇。虽然如此,我们是不是还有可能找到新的观点,重新思考这段历史?
传统的历史书写总是说,从帝国的角度看来,台湾成为日本的一部分。可是,假如我们换个方向,从台湾的角度出发,我们也可以说,日本成为了这座岛屿的历史一部分,一个不可否认也无法回避的部分。少了它,岛屿的身世就空白了一大块,很难说得清楚。
来自:维基百科
用另一种方式说,日本帝国的历史,其实也是属于台湾的历史。
等到二次大战结束,台湾终于摆脱日本殖民地的身分,但台日双方的互动从未因此断绝。来到台湾的国民党政府,表面上宣传反日教育,但在国际政治中,却是与日本站在同一阵线:当时的台湾与日本,外加南韩,全都是美国在亚洲的前线。
至于台湾社会与日本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时而爱恨交织的态度,还有经济与文化上的频繁往来,更是未曾停止的现在进行式。
这么说来,台湾的读者应该有许多理由,更加深入地了解日本的历史。
奇怪的是,我们知道得很少。
大众媒体上零碎、片段,时而错误的信息暂且不论,在现有的正规教育中,日本历史几乎是缺席的。它不属于台湾历史,不属于中国历史,也不属于世界历史──因为我们的世界史常常只等同于欧美的历史。结果,没有人知道它该放在哪里。学院中对于日本历史的研究,也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就算出现在教科书中,它也只能被简化为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
一种形象是非常正面的:日本成功地推动明治维新,效法欧美列强,晋身强国之林,走向现代化的世界。它是中国的对照组,相比之下,同样面对内忧外患的清朝,看来如此腐败、如此不堪。
另一种形象的日本,则是如恶魔般邪恶:它是殖民者,是侵略者,是军国主义的代言人。它在战场上烧杀掳掠,在战争结束之后推诿卸责。它是我们必须憎恶与批判的对象,也成为政府教导人民爱国的理由。
来自:维基百科
这两种传统教科书的描述,或许都捕捉到了日本近代历史的某一面。不过,也只是一面,它既不完整,有时还可能是扭曲的。
那么,台湾的读者究竟该如何认识日本的历史呢?
这是撰写这本书时,萦绕在我心中的问题。
历史有时候像是一出写好的剧本,剧情都已然确定,不可任意更动,即便如此,每个表演者在演出时,仍然可以选择不同的诠释方式。同样地,每一段已经发生过的历史,随着说故事的观点与角度,也可以有着不同的面貌。
最后呈现在各位读者面前的内容,既是一部日本简史,又是一部日本繁史。它从郑成功的年代,一路讲到我们生活的当下。
它是一部简史,因为我希望尽量将故事讲得清晰直白,简单明了,避免术语,也避免无趣的细节。对日本历史的专家而言,它或许不够深入,太过简略;但这本书所预设的,是写给刚刚入门,对这段历史认识不多,却抱持着好奇的读者。我期待读者在看过这本小书后,能够对日本近代历史的轮廓,有个粗浅的印象、大致的理解。如果有人能够被其中的几个故事打动,产生一些兴趣,那这本书就已经达到它的目的了。
不过同时,这本书又是一本”繁史”。这是因为我希望写出一段多元的历史,而不只将眼光集中在少数人身上。
的确,帝王将相、商业巨子,他们的一举一动,对这世界的影响力比一般人更为强大,他们在历史上,也有难以取代的重要性。即便如此,本书想保留一些空间,给那些在历史上没有声音的人,像是劳工、女性,又或是一般的平凡百姓。面对同样的时代浪潮,他们所感受到的,可能和有权有势者非常不同,但他们的经验,未尝没有重要的意义。
再说,每一个国家的历史都不简单,日本也一样。每一个社会中都会有着众多的群体、不同的声音,我们需要有点耐心,理解其中的复杂与差异,不应该再像过去一般,用几个简单的标签,贴在日本之上,不管这样的标签是正面还是负面。
在有限的篇幅里,这本书当然不可能面面俱到。我只能时时提醒自己以上的标准,写出历史洪流之中,各式各样的姿态和身影。这本书选择书写北海道与琉球的住民、殖民地的体验,或者写为自身生存抗争的男男女女,都是出于同样的原因。
来自:pixabay
另外,这本书虽然是聚焦于日本,却也强调它与外在世界的互动。日本不是一个孤立的世界,它在过去几百年所经历的变化、面临的问题,是和全世界的历史脉动交织在一起的。在一个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当下,这样的观点应该能给我们更多的灵感与启发。
而在适当的时候,我也尝试将台湾放入故事的叙述当中。如同前面所说的,对台湾而言,日本的历史其实并不那么遥远,从一个全球的、更加宏观的角度,这一点尤其明显。藉由这本书,我希望邀请读者,一起寻找这座岛屿在世界历史上的位置,一起思考属于我们的观点。
这样一说,似乎又有些严肃了。不过,这并不是一本普通的历史教科书。
一般教科书通常比较像地图,提供的信息必须尽可能地完整、精密,而且看似客观中立、面面俱到(虽然实际上未必如此)。然而,光是看着地图,很少会让人产生旅行的冲动。它是我们找路时的工具,却不是我们上路的理由。
相形之下,这本书比较像是游记──一段穿梭时空的旅行。
游记是一个远游归来的旅人,在描述自己所思所感、所见所闻。在写作的取舍之间,总是反映著作者个人的经验、观点与兴趣。
游记的作者也与地图绘制者不同,他总是热切地想要告诉其他人,在这一路上,哪里的风景最精采,哪里才最值得一看。换句话说,他不会刻意隐藏自己的想法。除此之外,旅行者总是希望鼓舞其他人拿起地图,一同探索,因为他相信,每一段旅程都将是独一无二的;因为他知道,每个旅行者,都会在某条小巷子里,发现别人不知道的风景。
这是一本写给旅人的历史书。
而我们该启程了。
(来源:好奇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