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亞太日報特約記者張立
7月底的一個夜晚,我搭乘國航CA1516航班由上海虹橋機場前往北京。幸運的是,該航班是當晚唯一沒有被取消的國航京滬航班,成了當晚機場航班資訊顯示幕上唯一的“綠點”。
一年近百次的國內外飛行,我應該算得上是一名飛行常客了。然而,這次旅行中,幾乎是航線全程,機艙雙側舷窗外電閃雷鳴,這是我從未經歷過的。原本計劃的飛行時間為1小時30分鐘,然而,當航機最終在雷電、超低空雲和大側風中平穩降落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時,飛行時間大概近3小時。
即時飛行軌跡圖顯示飛機所繞飛的路線。
儘管天氣條件惡劣,但國航依然能給乘客淳厚的安全感與飛行舒適感,全程照常提供完整的餐飲服務,且整個飛行途中幾乎沒有大的顛簸。雖然最終在接近著陸前,因大側風原因,航機飛行姿態不那麼穩定,但不通過舷窗對比陸地參照物,竟然毫無顛簸感。
然而,在風馳電掣中,也略有遺憾。當航機在約18000英尺高空對雷雨區域作規避繞行時,我身後一名女乘客,突然大聲呵斥乘務員:“怎麼回事啊?飛那麼久?都飛了兩小時了!你們也不給廣播,我是不是應該有知情權啊?!”
乘務員鬆開安全帶,疾步來到這名女乘客旁,滿臉歉意地說:“抱歉,這位女士,首都機場目前由於天氣原因,未達到降落標準,我們在盤旋,等待塔臺指令。”
女乘客說:“你們說沒事?誰知道有沒有事兒?我還擔心飛機油不夠呢!人家馬航還說他們沒事兒呢!”
這名女乘客毫無意識地說出了讓所有乘客都毛骨悚然的“敏感詞”。在這樣電閃雷鳴的雨夜照常飛行,我相信每一名乘客安全感底線,在飛行途中,些許可能引起恐慌的詞彙或話語,很有可能會對其他乘客的情緒產生影響。而一旦乘客開始騷動,會嚴重影響當時手控飛行下的飛機動態配平。最可能的後果,就是飛機失穩!
女乘客的話音剛落,還沒等乘務員回答,我身邊的一位乘客,轉身對她說:“你打開遮光板看看窗外,就知道機長現在有多忙了。”
在飛機已進入河北上空後,幾乎調整了100°飛行角度。
事實上,通過機上的即時飛行軌跡圖,即可知道機長為了飛行平穩,繞飛了多少路途。在飛機已進入河北上空後,幾乎調整了100°飛行角度,反向沿著西南方向直飛至河南焦作上空,接著再沿原圖折回河北,繼而轉向至太行山脈,最終由北京的正西方進入首都機場上空降落,路程相當於一個京滬來回。從航空運營成本來說,以這架並不經濟的波音747-8當晚的上座率,這次飛行是賠本的。但飛行安全始終是第一位的,而在這樣的天氣條件下,又有幾個機長能做到飛行如此平穩?
落地滑行後,飛機停靠在遠機位,一出艙門,我即刻被大風吹得駐足不定。回頭望一眼霸氣的國航,憨厚的像大白一樣,穩重而篤定。我心裡不禁對這載著國旗的航空公司肅然起敬。
國航憨厚的像大白一樣,穩重而篤定。
下飛機時,我問乘務長,這次航班的機長是誰?請向他表示感謝。乘務長自豪地說,“機長名叫邵兵(音),是國航20多年的老機長。資深!”
簡單的“資深”二字,指代的不僅僅是上萬飛行小時數的累積,在惡劣天氣條件下,能做到儀錶手控三維多角度飛行,且穩妥控制飛行姿態的飛行員,其所具備的飛行器操控水準可謂是精准。
在當今飛行器高度依賴於中央處理器的時代,我們總能耳聞很多高科技的飛行器有如何精彩的革新。然而,這些設備最佳程度的演繹、最大程度的功效發揮,最終還是取決於其操控者。
再度仰望天空,近日頻頻劃過天空的一道道渦噴尾流,若僅僅依靠電腦,而非駕駛艙裡那些操作嫺熟、精准的人,我們對藍天的信心會有如此篤定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