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军情观察 | K-4潜射弹道导弹试射失败,印度海基核力量发展前景堪忧

亚太日报

text

亚太日报评论员胡小刀

印度“印刷品”网站近日报道称,印军12月17日进行了K-4潜射弹道导弹的水下发射试验,但该导弹未能从水下浮筒中成功发射,最终试验以失败告终。消息人士称,K-4导弹在测试过程中始终没有被激活,最终发射命令发出后电池耗尽,导弹留在浮筒中。更糟糕的是,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的科学家甚至无法从发射失败后的试验浮筒中取回导弹,这也引发对外界该项目的安全担忧。

自1999年公布《核政策草案》以来,印度一直十分注重海基核力量的发展。根据计划,印度的海基核力量主要包括“歼敌者”级战略核潜艇和K(K-15和K-4)系列潜射弹道导弹。“歼敌者”级战略核潜艇排水量6000吨,可携带12枚K-15或4枚K-4潜射弹道导弹,首艇“歼敌者”号2009年下水,2014年12月海试,2016年8月服役。印度计划在2020年前建造4艘“歼敌者”级战略核潜艇。

印度K系列潜射弹道导弹在研发过程中主要有以下三大特点:一是发射系统简单,海陆通用性良好。二是采用模块化设计,缩短研发时间。印度在新型导弹的发展上走了从陆到海,再从海登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模块化设计起到了主导作用,有助于快速提高导弹性能、缩短武器研发时间。三是可进行变轨,突防能力强。

其中,K-15潜射弹道导弹为单级固体潜射弹道导弹,射程700公里,可携带500~800公斤重的核弹头。该导弹迄今为止已进行超过10次成功试射。K-4为双级固体潜射弹道导弹,射程3500公里,可携带2000公斤重的核弹头。该导弹迄今为止已进行4次试射,除本次试射外,其他3次水下浮筒发射均取得了成功。

海基核力量是印度“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印度近年来大力发展的战略打击力量。按规划,印度未来希望以“歼敌者”级战略核潜艇、K-15近程潜射弹道导弹和K-4中远程潜射弹道导弹为基础,分别对巴基斯坦和中国形成海基核威慑和二次核打击能力,但结合此次K-4潜射弹道导弹试射失败和其他动向情况不难看出,印度海基核力量的发展前景堪忧:

一是装备难以按期服役 。K-4潜射弹道导弹原计划2017年在印军中服役,但从当前的情况看,由于试射效果无法达到预期,肯定无法按期服役。而“歼敌者”级战略核潜艇首艇“歼敌者”号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研发,到2009年下水,历时近20年的时间,海试时间也一拖再拖,可见关键技术领域仍有瓶颈。以当前的建造水平,印度很难在2020年前建造4艘“歼敌者”级战略核潜艇。

二是弹艇结合将成为关键考验 。从当前的试射情况看,K-4潜射弹道导弹的试射成功率虽然不低,但基本都是以水下浮筒方式发射,与真正的潜射尚有差距,未来能否从“歼敌者”级战略核潜艇中成功发射仍有待观察。美国核武专家汉斯·克里斯滕森认为:“如果想装备K-4潜射弹道导弹,印军就要对‘歼敌者’级核潜艇进行改进。”换句话说就是,K-4潜射弹道导弹体型过大,“歼敌者”级战略核潜艇难以装载。

三是威慑能力仍有待提升 。“歼敌者”级战略核潜艇排水量仅为6000吨,与美俄战略核潜艇15000吨以上的排水量存有较大差距。K-15导弹射程仅为700公里,实战运用十分有限,只有将战略核潜艇航行至巴基斯坦海岸才能对巴基斯坦南部地区形成威慑;而除非战略核潜艇穿越新加坡海峡航行至南海海域,否则K-15无法对中国形成威慑。K-4潜射弹道导弹虽然号称“游戏规则改变者”,但与美俄等国10000公里以上的洲际潜射弹道导弹无法相提并论,难以对中国形成有效核威慑。


作者简介:胡小刀(邮箱[email protected]),亚太智库研究员,在国内军事刊物上发表军事论文和译文数百篇,主要从事外军动向和反恐领域研究。

“亚太军情观察”作者均为资深军事记者和评论员,专栏紧扣全球军事热点和动态,为读者解析大国国防政策、地缘军事动向、国际军事技术、新型武器装备以及军事战略思想等。

(来源:亚太日报)

【相关链接】

亚太军情观察 | 美俄坦克“大战”掀起新一轮陆军武器竞赛

亚太军情观察 | 德国海军的困惑--F-125护卫舰惨遭退货

亚太军情观察 | 我国研发出新型防护材料,可抗击加农炮抵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