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樓價一直高企,置業安居是年輕人首要理想。康宏金融集團一份最新調查顯示,超過四分之一的香港年輕人視“買房為現時最想實現的人生目標。
據路透社消息,該項有關港人理財態度意見調查報告顯示,25.3%的18至29歲受訪者將“買樓視為現時最想實現的人生目標,而“環遊世界和“賺很多錢分列目標清單二、三位。
康宏集團行政總裁馮雪心分析,以月入1.2萬港元的本地畢業生為例,若要購入300萬港元的“上車盤住宅單位,每月儲蓄三分之一即4,000港元,假設銀行儲蓄沒有利息回報,每年人工加幅約5%,樓價維持不變,則需14年才儲夠錢支付三成首期。若適當投資,則有可能將還款期縮短至10年。
“目前樓價高企是年輕人難以置業的主因,再加上利率低企,單靠儲蓄實在難以在短短數年內買樓。"馮雪心表示。
港青年為爭公屋棄事業
早前香港《經濟日報》文章稱,一名90後青年在討論區講述與妹妹如何放棄事業以申請公屋,公屋是香港政府經由政府機構或非牟利機構為低收入市民而興建的公共房屋。
當事人Gary(化名)稱,一家三口住市值逾450萬元(港幣,下同)的居屋,眼見樓價攀升,冀以公屋作踏腳石轉買居屋。為了不超過申請入息上限,他兩年前副學士畢業後一直擔任會展散工,妹妹則做兼職秘書。“總收入不可過1.4萬元,我月入2,000至6,000元,妹妹做兼職數千元,資產於審查前半年唔爆(不超標)就可以!
他形容,取得公屋如打機過關,因住滿10年才需每兩年申報入息,直言“攞咗樓做咩工都得(拿了樓做什麼工都可以),其妹剛轉了月入逾萬元的文職,他則準備考紀律部隊。對於線民謾罵,他表示理解,他坦言原本為上樓設6年限期,沒料到3年可達成。
年輕人應合理規劃學會理財
《經濟日報》引述港大社會工作及行政學系教授梁祖彬稱,年輕人為爭取公屋寧放棄事業黃金期,損耗社會生產力,風氣不可助長。有人把取得公屋視為中六合彩,為間屋做散工,浪費事業搏殺期,可能影響日後發展。
馮雪心建議,年輕人也應根據風險屬性規劃出全面理財計畫,包含保障、儲蓄及投資。
此次調查結果顯示,30歲以下的年輕人中,八成受訪者表示有儲蓄的習慣,僅兩成有投資習慣。不投資的主要是沒有多餘的錢和沒有足夠的投資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