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行專家對TPP爭議大 諾獎得主:并非“自由”貿易

新華社

text

【亞太日報訊】在今秋世行年會上,一些專家對日前達成協定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評價不一。有專家認為其對亞太地區和整個世界經濟都將有重大影響;也有專家指出目前只是達成初步協定,未來成功實施前景並不樂觀;更有甚者批評TPP與“自由”貿易無關。

10月5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12個談判國在美國佐治亞州亞特蘭大舉行的部長會議上達成基本協議,同意進行自由貿易,並在投資及知識產權等廣泛領域統一規範。

秘魯利馬世行和IMF年會期間,IMF副總裁朱民接受記者專訪時說,TPP並非通常的關稅談判,而是個非關稅的協議,它主要是面向投資保護、知識產權、服務貿易和技術貿易。從這個意義上說,TPP開發了貿易的新領域,我認為它對全球的影響很大。

10月6日,IMF總裁拉加德表示,“雖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還未對TPP的條款進行分析研究,當前階段我們無法對TPP的影響作深入評價。協議條款的公佈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還有很多法律工作需要完成”。

不過她表示,“總的來說,TPP勢必能在某種程度上釋放(經濟增長)的潛力和價值,勢必能夠進一步促進開放。歷史經驗告訴我們,這樣的貿易協議有助於促進經濟增長”。

而IMF亞洲部主任李昌鏞則對TPP保持謹慎態度。他表示,對TPP具體細節了解較少,雖然對前景充滿了希望,目前TPP只是達成了初步協議。當前亞太地區有很多類似的地區性協議,從2000年開始,亞太地區性協議快速增長,但到2005年地區性協議幾乎“死去”一半。

參加年會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約瑟夫·斯蒂格利茨認為,TPP不是“自由”貿易協議,它只是一個管理內部成員國之間貿易和投資關係的協議,相關國家的商業遊說勢力代表還在就某些關鍵問題激烈磋商。

斯蒂格利茨表示,目前新西蘭因在日用品方面與加拿大和美國分歧巨大而威脅稱退出,澳大利亞與美國和墨西哥在食品方面差異較大,美國和日本在大米問題上分歧很大。這些行業分歧對協議都是不小的障礙,而這些也只是阻礙協議最終落實的阻力中“冰山一角”。

在世行秋季年會開會期間,沒有加入TPP的中國卻在涉及TPP時被屢屢提及。

朱民認為,中國可以從中看到未來整體的貿易方向,並在貿易合作領域的談判中朝這個方向前進。比如,中國現在和美國談的雙邊投資保護協議,其實和TPP有所類似,也是中國未來貿易發展的一個新方向。

中國商務部部長高虎城8日坦言,所有區域自由貿易安排達成後都可能對非成員產生一定的貿易投資轉移效應。他表示,對於TPP的影響,中方將根據有關方面正式公佈的協定案文進行全面系統的評估。

TPP目前12個成員國為:汶萊、智利、新加坡、新西蘭、美國、澳大利亞、秘魯、越南、馬來西亞、墨西哥、加拿大和日本,TPP成員國中政治和經濟影響力最強的為美日兩國。TPP由新西蘭、新加坡、智利和汶萊等四國發起,早在2002年便開始醞釀,當前為美國主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