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人权的“面子”与新麦卡锡主义的“里子”

亚太日报

text

《纽约时报》近日披露称,特朗普政府正在考虑对中共党员及其家属全面实施旅行禁令,且不排除撤销已在美者既有签证的可能性。该总统公告与2017年颁布的“禁穆令”相仿,以《美国法典》第8卷第1182节(f)条款作为合法性支撑,旨在将中共党员及其家属划定为“或将危害美国利益的外国人”。 尽管禁令尚处拟议之中,但美国方面继续使用“人权话术”把围堵、弹压中国,单方面切断两国民间正常交流等无理行为精心包装成“为美国人民保平安,为中国人民求公道”的“良苦用心”,不单是对美国国家价值和认同的自我践踏,也暴露出了美式人权论调的虚伪的和其社会内部预兆不祥的“新麦卡锡主义”回潮之势。

首先,此举与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所强调的“捍卫个人自由”背道而驰,同时违背了1965年修订后的《移民与国籍法》中对“任何人在签发移民签证时不得因其种族、性别、国籍、出生地或居住地而获得任何优先照顾或受到歧视”的规定。更糟糕的是,当美国社会处在深度的认同撕裂、价值焦虑和文化迷失中时,特朗普政府排斥异己的国家沙文主义政策导向不仅意味着对以自由、民主、多元价值为核心的美国信念的彻底反叛,也使民众在国家依恋感、自豪感的丧失中愈加迷茫。

其次,凸显美式人权的表里不一。表面看来美国把人权奉为圭臬,但若稍加回顾便会发现,一方面,西方政治思想中,主权的本质即“个体依据社会契约对自身自然权利(人权)的有条件让渡”,其中经常被美国偷换概念的要点有二:一则权与人权并不矛盾,尊重别国捍卫自身主权的权利和方式恰恰是普遍尊重人类契约精神和平等维护人权的关键。二则人权是个体生民权、自由权、发展权、财产权的统合,主权对人权的终极保护即维系国民总体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有鉴于此,任何割裂主权与人权,或以高低、优劣等标准进行评判的言论都未能遵循人权理论的“初心”,且大有借题发挥之嫌。另一方面,美国的人权实践漏洞百出。无论是历史上的屠杀印第安人还是如今少数族裔遭遇多重社会不公,无论利比亚战争中不顾生灵涂炭仍要完成对卡扎菲的斩首行动,还是当下新冠疫情中的民众生命权、发展权严重受损,美式人权因其内在矛盾和举措失当,越来越从一种承载着人文精神的价值取向堕落为粗暴干涉别国内政的不义说辞。此次把旅行禁令与遏制中国的外交方针相捆绑再度印证了一点:出于霸权护持的心理补偿需要,美国正准备用主权肆意践踏个体自由。

最后,针对中共党员的旅行禁令看似为中美关系日益复杂化的表征,实则反映出长期社会撕裂与宽容丧失正导致以新麦卡锡主义为代表的极端思潮在美国卷土重来。从俄国十月革命引发的“红色恐怖”到上世纪50年代的麦卡锡主义,美国国内社会危机始终同反共、排外等政治逆流同时出现。有所不同的是,上一次麦卡锡着重于国内“大清洗”,给制造恐惧和侵犯公民权利披上了“反共”的外衣,而本轮回潮则建立在特朗普政府明确将中国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基础之上。如果说1972年尼克松访华以来,美国社会对华认知开启了理性化和“驱魅”进程,那么如今在美国朝野上下颇有共识的“妖魔化中国”恰恰是一种“再赋魅”行为,是对两国关系健康发展、良性互动的倒行逆施,若任其发展,对中国人民、美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平等享有各项基本人权无疑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