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财经观察|两年大逆转,人民币经历了什么?

亚太日报

text

作者 姜超 梁中华 李金柳

两年前的8月份,央行启动新一轮汇率制度改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短时间内暴跌3%。而时隔两年后的今年8月份,人民币对美元又出现了大幅升值,可谓惊天大逆转。在这两年间人民币到底经历了什么?背后的驱动因素有哪些?近期人民币升值的动力来自哪里?未来汇率又会怎么走?正值“811”汇改两周年之际,我们不妨再来回顾下这段“惊心动魄”的经历。

人民币经历了什么?15年“811”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贬值了近6.9%。具体来说,贬值可以划分为四波:第一波开始于15年“811”汇改政策宣布之时,贬值压力短时间内集中释放,市场恐慌心理严重;第二波是在15年10月下旬,美联储首次加息的概率上升,叠加国内央行再度启动了降准降息的宽松货币政策;第三波是16年5-7月,英国脱欧风险不断发酵,美元指数再度走高;第四波是16年10月份至年底,主要受到美国经济好转、特朗普上台提振市场预期、美联储加息的共同影响。

回顾历史,从14年下半年开始的一年内,主要发达和新兴货币都对美元大幅贬值,而在此期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却岿然不动,所以人民币近两年其实就是在释放前期积累的贬值压力。从近两年人民币汇率和美元指数的走势来看,尽管人民币不用再紧紧盯住美元,但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受到美元的影响依然非常大。

近期又缘何飙升?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6.9以上的水平不断升值到当前的不足6.7,尤其是近期的升值更加明显。政经形势扭转,欧强美弱。经济方面,今年以来美国复苏放缓,而欧元区经济回升更为稳固;政治方面,特朗普新政推行远低于预期,荷兰、法国等大选政治风险排除,又引发市场对于欧央行退出宽松的猜想。

因而美元指数半年内从103迅速回落到93左右,大多数其他主要货币对美元也都有明显涨幅,而人民币涨幅远低于同期除港币外的其他货币,人民币的近期飙升也存在补涨因素的驱动。经济稳利率升,支撑汇率。从国内看,上半年经济短期稳定,金融去杠杆又导致利率抬升,从基本面上支持了汇率的止跌回升。同时伴随着金融去杠杆的推进,金融市场利率抬升,中美长期国债利差也在走扩,助于汇率贬值压力缓解。收监管稳情绪,压力减轻。央行、外管局、商务部等部门接连强调防范对外投资风险,并加强了境外投资真实性的审核,年初至今我国非金融类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同比大幅缩减了50%。同时,央行在人民币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防止对于汇率单边预期的发散。

未来汇率如何走?从外部来看,当前美国经济依然稳定,而且美国二季度经济增速已经从1.2%回升到了2.6%。7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声明指出,年内将很快启动缩表,缩表对长期收益率的提升作用会更直接。这些都意味着美元指数在上半年“消化”了经济增长放缓、特朗普预期差调整的负面冲击后,下半年的下行空间将会有限。

从国内来看,三四线房地产销售尽管对上半年经济有支撑,但从全球人口流动趋势、城镇化的发展规律出发,这种短期的繁荣是不可持续的。7月国内经济数据显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回落至6.4%,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回落至8.3%,地产销量同比增速大降至2%,社消零售增速降至10.4%。

从融资的角度看,社会加政府融资增速年初以来也在大幅放缓。所以长期来说,国内经济仍然存在下行压力,人民币汇率仍会有贬值压力,汇率的真正企稳还是要依靠国内经济基本面的切实改善、资产泡沫的消化和货币政策的稳健中性。短期来说,金融去杠杆政策主导下,国内利率难以下降,对汇率会有一定支撑,短期汇率有望保持稳定。


作者,姜超,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海通证券研究员,梁中华、李金柳。

(来源:亚太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