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餐饮浪费,其实是多方共赢

新京报网

text

拒绝餐饮浪费已经成为社会热点话题。近段时间,越来越多的各级餐饮类协会、机构加入到制止餐饮浪费的队列中。比如,学校纷纷行动起来,多所高校采取举措,让勤俭节约理念深入人心;旅游业也采取多种措施,倡导游客文明节俭用餐。机关食堂也没有置身事外,这几天,各地密集公布了一批制止机关食堂餐饮浪费的实施细则。

与此同时,社会舆论也产生了一些理解的偏差,对抵制餐饮浪费行为产生了一定的误解。其实,冷静下来,了解各方的需求以及实际的运营情况,可以发现,告别餐饮浪费、厉行节俭,其实是一个可以实现多方共赢的行为。

首先,抵制餐饮浪费符合社会效益的诉求,体现了社会责任感。“触目惊心、令人痛心!”餐饮行业浪费现象有多严重?据2018年发布的《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经初步测算,2015年我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食物浪费量在1700万至1800万吨之间,相当于3000万至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浪费固然会制造更高的GDP,但其实并不创造财富,其背后是对财富和资源的消耗,厉行节俭可以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降低虚高的餐饮消费价格,让底层人群受益。

另外,对餐饮行业来说,抵制浪费其实未必会影响业绩,反而会因为物美价廉,而促进销量增加。以近期餐饮行业所倡导的“小份菜”“半份菜”为例,它对消费者、商家与社会而言,其实都有好处。对商家来说,有助于提高餐厅翻台率,实现薄利多销,而由此减少的浪费,也可减轻餐厅支付的厨余垃圾回收成本。一些企业因为量小了,成本降低了,价格便宜了,反而销量增加了,利润也多了。

抵制餐饮浪费,也与整个餐饮的服务、消费流程息息相关。如互联网餐饮平台可提醒消费者“适量点餐”;同时,可以征求消费者对于菜品分量的意见,再基于大数据,为商家和消费者提供更精准的配餐和点餐指导。这方面,美团推出的消费者、商家利用线上平台三方密切沟通的“互动化”套餐,既利于消费者节省开支,更利于商家精准备餐,减少食材、物料环节的浪费。

事实上,一些餐厅主动融入反浪费理念,在分量搭配和食材利用上作出优化,在节俭的同时又实现了开源。比如,有的鱼头泡饼餐厅把鱼头开半做成小份菜、把原本处理掉的鱼尾开发成新菜品。

对消费者来说,如果平台和商家能够善于利用厉行节俭的新风尚,完全可以实现花更少的钱吃更多的美味。很简单,如果有更多的半份菜、小份菜推出,那么,花同样的钱,就可以吃更多的东西。当然,这不是说一顿吃更多,而是,在后续的持续消费中体现出来。

最后,不得不说的是,无论是堂食还是外卖,都能根据男性、女性乃至减肥、健康人士的需求,而制定不浪费的方案,也是一项有利于大家减肥、健康的好事。现在,太多的外卖是,同样的菜品、同量的米饭,完全没有考虑女性和男性饭量的差别,以及减肥、降糖等个性化的饮食需求。商家和平台如果能够更加精准配餐,既能降低消费者的支出,也会有利于提升社会的健康水准。

反对餐饮浪费,一方面是保障粮食安全和倡导节约风气的内在要求,但另一方面,也未尝不可以成为餐饮行业创新和变革的新“卖点”。随着社会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当前社会餐饮消费行为和理念都处于转型与重塑期,反对浪费,与餐饮消费从“吃得饱”向“吃得好”,从讲究分量到更讲究服务和品位转变的大趋势,其实有着内在的契合点。将两者融合,完全可以成为中国餐饮服务创新、升级以及大众餐饮消费观革新的新契机。

在反浪费的理念和共识下,相信大家通过共识的力量,通过创新经营模式,应该能达成合理市场机制,减少餐饮浪费,实现社会多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