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曼谷6月1日電(國際觀察)泰軍方治國“三步走”有易有難
新華社記者明大軍
張春曉
泰國“全國維持和平秩序委員會”主席巴育近日闡述三步治國方案引起外界關注。據此方案,泰國選舉將在至少14至15個月之後舉行。
那麼,泰國未來局勢能夠依照巴育規劃的“穩定、改革和大選”這一路線圖向前推進嗎?
(小標題)第一步:容易實現
巴育方案的第一步是,用2至3個月時間確保全國範圍內的安全和穩定。
自5月22日發動政變以來,軍方採取了一系列的強制和高壓措施,泰國全國沒有出現大規模的動蕩,實現了相對穩定。政變得到了泰國的精英階層和中產階層的歡迎。反政府組織“人民民主改革委員會”和“黃衫軍”因政變推翻了為泰黨政府而歡欣鼓舞,輿論領袖紛紛發表言論對軍方行動表示支持和理解。同時,由於對長期的動蕩感到了厭倦,泰國民眾和其他政治派別也對政變表示出了一定程度的容忍和接受。
分析人士指出,如果軍方繼續採取高壓,泰國要實現兩三個月的相對平靜是有可能的,然而在這種情況下實現的平穩難以持久。
(小標題)第二步:任務艱巨
巴育方案的第二步是,用至少1年時間制定臨時憲法、成立立法機構、產生新總理和新內閣、成立改革委員會以推進所有必要的改革。分析人士指出,這是引起爭議最大的一步,也是治國方案的一大難點。
泰國政治體制需要進行改革,以根除產生動蕩的體制上的痼疾,在這一問題上泰國各政治派別和民眾的認識是一致的。然而,分歧在於,是先大選再改革,還是先改革再大選。這是泰國“紅”、“黃”兩派爭執了半年多的問題。問題的核心在於由誰來領導和主導改革。
發動政變後,軍方對前英拉政府以及為泰黨勢力和親他信勢力進行了徹底清洗,更換了所有部長和政府部門高官以及所有中央和地方的警察系統的主要負責人。軍方組建了由巴育本人領導,社會精英和軍方代表組成的政變軍方顧問組。該顧問組很有可能將負責組織制定臨時憲法、成立立法機構、任命新總理和新內閣、組建改革委員會等。
分析人士指出,由社會精英階層和軍方領導或主導的改革能否得到社會其他階層,特別是社會下層民眾的認同和支持,是對巴育治國方案最大的挑戰。如果在具體改革措施上出現分歧,反對方將採取何種方式來表達他們的意見和不滿,軍方是否還會繼續採取高壓措施,軍方的措施是否能繼續有效,等等一系列問題值得關注。
(小標題)第三步:難度尤大
巴育方案的最後一步則是舉行大選。分析人士指出,舉行大選難度尤其大,因為選舉的前提是改革成功,也就是建立一個各派都能接受的政治體制和選舉體制,而這並非易事。
由素貼領導的反政府示威者和“黃衫軍”要求改變為泰黨“逢選必勝”、“一黨獨大”的政治局面,他們改革的目標十分明確,就是要讓他們支持的黨派在大選中獲勝,然而這很難被對方所接受。
如果經過改革,為泰黨仍然有獲勝的可能,預計軍方將不會同意舉行大選,即使大選舉行了,大選結果難以被承認,到時泰國還是不得安寧。
分析認為,軍方順利舉行大選以及泰國實現安寧的關鍵是實現社會階層和政治黨派的“去顏色化”。
2006年泰國發生軍事政變後,泰國的政治格局中出現了“紅”、“黃”相互對立的雙方——為泰黨代表“紅衫軍”和社會基層民眾利益,將社會精英階層和城市中產階級排除在外;民主黨等代表“黃衫軍”和社會精英利益,不屑於與下層民眾為伍。
有分析人士說,如果民主黨和其他黨派不去爭取下層選民的支持,降低更多下層民眾參與“精英俱樂部“的門檻,為泰黨“一黨獨大”的局面將難以改變。而反過來,由於“黃衫軍”方面得到了社會上層以及上議院、憲法法院等獨立機構,特別是軍方的同情和支持,為泰黨即使在大選中獲勝,也難以平穩執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