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合浦:南國古郡記憶深處的人文密碼

text

新華社南寧5月28日電(記者單儒超

程群

熊茜超)廣西合浦縣博物館收藏有一個東漢晚期的波斯綠釉陶壺,它向人們展示了一段約兩千年前海上絲綢之路的交流故事。

這個陶壺出土於合浦的一個漢代墓葬,高34釐米,裏外均施綠釉。窄壺口,細長頸,橢圓形腹,矮圈足。由於出土時陶瓶已經破碎成陶片,專業人員花了兩天時間才將其修復。

合浦縣博物館館長廉世明說,史料記載中國一直到唐代才出現帶釉彩的陶壺,這個東漢晚期的綠釉陶壺不可能是在中國製造的。將其帶去現在的敘利亞和伊朗檢測,發現和當地同時期陶罐的化學成分基本吻合。

“由此我們認為,這個綠釉陶瓶是在漢代經過海上絲綢之路,從當時的波斯漂洋過海來到了合浦。”廉世明說。

據《漢書·地理志》等史書記載,合浦港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之一,漢王朝派遣的外交使團及應募商賈攜帶黃金和絲綢產品,“入海市明珠、璧琉璃、奇石異物”。

“再看這個漢墓裏出土的雕成獅子形狀的琥珀串飾。”廉世明說,“琥珀主要產自歐洲波羅的海地區,而中國又沒有獅子,基本可以確定,歐洲的昂貴物件當時已經可以通過印度南部和斯裏蘭卡一帶的東西方貿易中轉站來到中國。”

據考證,漢代的海上絲綢之路從合浦出發後,途經泰國、印度尼西亞、孟加拉最後到達現在的印度南部和斯裏蘭卡一帶。

“不少漢墓出土的器物和首飾上都能看到東西方元素的融合,比如這串黃金首飾,上面既串有代表中國元素的葫蘆,也有印度工藝的代表鏤空花球。”廉世明說。

作為西漢時期曾經商賈雲集的繁華港口,合浦的古碼頭遺址安靜地坐落在現在的石灣鎮古城頭村。

考古學家在古城頭村發現了220平方米大小的縣城城基遺址,如今已是長滿樹木的土丘,難辨其面目。古城西門遺址外,便是當時的河道和碼頭遺址,碼頭邊一級級人工夯築的臺階依稀可見。

廉世明告訴記者,合浦不僅南通北部灣,向北還通過靈渠溝通嶺南與西南、嶺北及中原地區,“有些漢墓就出土了成批本地沒有的滑石器,而滑石礦主要在現在的廣西西北部和湖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