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香港科學家容啟亮(左一)與“相機指向機構系統研發團隊在新聞發佈會上合影。新華社記者 呂小煒攝。
由香港科學家容啟亮研發的“相機指向機構系統已隨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成功登月。17日,他在港講述了日前在北京的控制室裏屏息靜氣觀看“嫦娥著陸一刻的情況:“若沉下去多15度便會有危險,大家都很擔心,最後都很順利。
在香港理工大學工業系統及工程學系擔任副系主任的容啟亮表示,嫦娥三號的著陸過程有很多驚心動魄的時刻,而接著由香港人員研發的相機指向機構系統能否像預計中的順利運作,又是另一緊張關口。最後這件港產科研成品不負眾望,拍到多張圖片。
雖然口裏說“做科研有時很沉悶,但這次經驗卻為容啟亮帶來甘甜的成果,“就像看著自己的計算順利落實。這位本地科學家語帶興奮地說。
這臺高85釐米、寬27釐米、深16釐米,重量為2.8公斤的相機指向機構系統,安裝於嫦娥三號的著陸器頂部,它能俯仰轉動120度,偏航轉動350度,負責拍攝月球全景成影像,以及月球車釋放過程和月面運動的監視。
據容啟亮介紹,月球上沒有空氣,溫度不穩定,有太陽直射的地方超過百度,沒有的地方則低於零下,溫差極大,因此降落地點對儀器的運作非常重要,而相機指向機構系統全靠它的“古怪外形來應對這些挑戰。
“系統設計上有很多層面,我們儘量利用各種物料的特性,也要考慮物料之間在航天環境中產生的化學作用。容啟亮笑言,由於外形奇特,內地的科學家最初也對它滿心懷疑,但最後都通過了高低溫度、離子散射、震動等連串測試。
容啟亮表示,他和其科研團隊在研發相機指向機構系統時,並沒有參照其它國家的做法,甚至他們的出品比國外的還要好。例如這台儀器的電線全部收藏在裏面,沒有外露,這樣可避免溫差帶來的影響,使其可靠性更高。
他認為,這次港產儀器在月球上運作成功,除了對有志在科研方面發展的香港年輕人帶來鼓舞,也有利於內地工業發展。以前內地工業做很多廉價產品,若在高科技產品方面有需求,便可推動企業做高層次的產品,航天項目對技術的要求往往是頂端的,這可引領工業走向高端。
至於未來抱負,容啟亮表示,理大科研團隊將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專家進一步合作,在國家探月工程第三階段研發採樣執行裝置,用作採集月壤及封裝帶回地球。這將是中國航天史上首次採集月壤的任務。
“美國幾十年前拿了(月球石)回來,中國拿回來的將會比較新鮮。容啟亮說,將來當中國把月球石取回來,這將包含重要意義,尤其現今科技較以前先進,能進行更細微的分析,以前拿回來的月壤雖然存放在氮氣中,但已離開月球環境很久,少不免會有變化。
除了航天技術外,容啟亮和其團隊希望可以把研究成果轉化為民用,例如醫療技術方面,應用於日常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