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婺城推农业“标准地”改革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中国新闻网

text

婺城乡村田野。婺城宣传部提供

中新网金华11月17日电(奚金燕)秋日的浙江婺城大地,呈现出一幅幅现代农业发展的美丽画面。在婺城区白龙桥镇新周家村新新精品水果产业园,近千亩农业“标准地”上,一棵棵绿意葱茏的“红美人”“黄美人”柑橘苗长势良好。

“眼下,小型精品苗木和部分大型苗木,已种植60%左右,为产业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产业园管理人员姜文国介绍。

今年3月,新新精品水果产业园以农业“标准地”形式租赁了近千亩土地,围绕660亩的水果采摘培育片区、100亩的玫瑰花海片区、180亩的入口休闲景观片区和90亩的户外休闲娱乐片区,着力打造融果园、田园、林园、花园、闲园、趣园、乐园七园于一体的独具特色的农业观光体验园。

“农业‘标准地’改革真如及时雨。”姜文国说,得益于此,产业园项目享受到了“拎包入驻”的便利,不但项目落地就可建设,而且省却了前期与农户点对点签订协议的麻烦,更解决了传统方式下土地流转关系不稳定、不敢进行大投入进而影响长远发展的后顾之忧。

婺城乡村田野。婺城宣传部提供

为进一步释放农业发展内生动能,2019年5月,婺城区实施农业“标准地”改革,将“标准地”概念从工业引入农业,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现代农业产业空间布局,推动耕地连片流转,并设置控制性指标和亩均投入产出,形成农业“标准地”地理图和项目库,用于精准落地现代农业产业项目,进一步提升农业现代化、产业化、集聚化、组织化水平,推动基本农田“亩均效益”最大化。

2019年12月,婺城农业“标准地”改革从中国近千项民生工程案例中脱颖而出,获评“2019年民生示范工程”。

在改革过程中,针对农业生产不可控因素多,今年6月底,婺城区在浙江省首推“标准地”履约保险,通过经营主体向保险公司投保,保险公司对保费费率予以让利,同时,婺城区政府对保费补助50%,保障村集体和农户的权益,帮农户实现风险兜底。

在塔石乡银岭村高山百合基地里,负责人吴健指着100亩“标准地”告诉记者,“投保既让农民吃了‘定心丸’,又让我能放开胆子干,增强了我对基地发展的信心。”

婺城乡村田野。婺城宣传部提供

在农业“标准地”改革的护航下,婺城区解决了“谁来种地”和“如何种好地”问题,推动了农业生产经营转型升级,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明显。多年来,长山乡石道畈村一直存在农田碎片化、耕地非粮化、土地抛荒等问题。

婺城区通过农业“标准地”改革,在石道畈及周边区域实施总投资12.8亿元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促进农田连片,并通过招商流转的方式,承包给种粮大户种植,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目前该区已完成耕地质量提升1698亩,非粮化整治700余亩。

与此同时,婺城区又以农业“标准地”改革为杠杆,在经营主体与村集体之间建立经济发展联结机制,撬动精准扶贫深入开展,村集体增收成效明显。除政策保障外,婺城区还每年拨付3000万元,对农业“标准地”实施中的土地流转、农业招商、基础设施投入等予以资金扶持,不断增加村集体的资产性收入。

在蒋堂镇前源村,作为蒋堂粮食功能区核心区,该村计划整村流转土地1460亩,与金华市农耕文化园合作,打造“硒游记”稻田文化综合体。“土地整村流转,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村集体收入有保障了,同时,村庄走上农旅融合之路后,村民增收有了新途径。”村党支部书记郑根洪说,目前,该村土地流转率已达85%。

通过农业“标准地”改革,婺城区全面撬动设施农业、品牌创建、村集体经济消薄、精准扶贫等各项工作,加快促进现代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为“花满婺城”建设和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截至目前,婺城区已通过农业“标准地”模式招引农业项目22个,新增农业“标准地”项目42个,面积19394.43亩,总投资27423.05万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