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底氣十足

國際商報

text

【亞太日報訊】被外界看成是2015年中國自由貿易協定(FTA)棋盤之中最為閃耀奪目的板塊,中國—東盟貿易區升級版按時完成談判已經沒有懸念。在這一由發展中國家組成的最大自由貿易區內,除了可以看到貨物貿易自由往來的繁華外,人們還能領略到投資與服務便利化及快捷化的盛景,同時強烈感知到產業跨國對接的能量。

作為中國對外商談的第一個自貿區,同時也是東盟作為整體對外商談的第一個自貿區,運行五年的中國—東盟FTA釋放的貿易能量不言而喻。根據最新的雙邊貿易數據推斷,2014年中國—東盟的貿易總額將突破4500億美元,同比增長8%,大幅高於同期中國進出口3.5%左右的同比增速。借此,東盟將連續三年成為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第四大出口市場和第二大進口來源地,而中國也將連續五年成為東盟第一大貿易夥伴。

驕人的業績歸結於中國—東盟FTA之下93%的產品零關稅貿易機制,但同時必須承認,由於受當時中國的國情以及東盟10國經濟發展水準的限制,中國—東盟自貿區只是一種簡單的互補性貨物貿易FTA,不僅在貨物和服務貿易領域的開放程度有限,而且投資貿易的空間受到抑制。至於技術、環境、知識產權等敏感性問題更是沒有涉及,以致雙邊企業貿易往來的成本依然較高,兩國民眾所享受到的FTA紅利並不顯著。

中國—東盟FTA雖實施了五年,但中國與東盟國家間的貿易不平衡一直存在,特別是與欠發達的東盟國家的貿易都是順差。儘管東盟各國可以從中國進口到廉價的消費產品,但單純的終端產品進口只是一種貿易替代關係,並沒有在當地形成現實產能,從而也不能為東道國創造就業空間,東盟不少國家民眾並沒有感覺到建立自貿區的好處。在中國對東盟貿易順差的同時,還存在著中國對東盟的資本貿易逆差。於是又出現了一種尷尬,即東盟不少國家尤其是像柬埔寨、老撾、越南和緬甸等國因資金短缺飽受基礎設施匱乏之苦,而具有資本輸出能力的中國因東盟的許多投資限制又不得而入。

因此,將中國—東盟FTA定格在貨物貿易層面已經不合時宜。按照中國和東盟達成的協議,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除了進一步削減非關稅壁壘、特別是敏感產品的關稅外,還將落實新一批服務貿易承諾,從准入條件、人員往來等方面推動投資領域的實質性開放,進而將單純的雙邊貨物貿易關係轉變為以商品、服務與投資貿易,特別是投資為基礎的綜合合作關係。

中國已決定將啟動中國—東盟投資合作基金二期30億美元的募集,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將向東盟國家提供100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專案優惠貸款。基於全球90%以上的貿易活動都需要金融服務支持的事實,中國政府已先後在廣西、雲南兩地啟動了跨境人民幣結算試點,截至目前,通過試點地區的中國—東盟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量累計超過5000億元。

道路的互聯互通是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建設需要打破的最重要瓶頸。對此,中國宣導發起成立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此外,除了運用中國—東盟投資合作基金、中國—東盟基礎設施專項優惠貸款為“絲路保駕護航外,中國政府還特設規模達500億美元的“絲路基金以及百億美元的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為“絲路鋪石奠基。

觀察發現,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之上,不僅分佈著正在推進中的中國廣西南寧到新加坡、吉隆玻的中新經濟走廊,以及由此延伸出的泛亞鐵路這一中國與東盟合作的大動脈,而且還密集編織著中國通往東盟的多條高速公路。有了這些互聯互通工程的支撐,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的打造就更有底氣。

值得關注的是,在推動中國—東盟FTA升級的同時,中國也作為“10+6成員參與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談判,按照計畫,RCEP談判將於今年年底完成,這就意味著,中國與東盟之間許多可以在RCEP通道上解決的問題就不需要拿到中國—東盟FTA層面重議再論,從而大大節省中國—東盟FTA的談判時間和進程。不過,由於受到16個成員國各自利益表達不同的約束,RCEP很可能只是一個傳統自由貿易區的加強版,許多敏感問題一時半會還不能達成一致,由此就給中國—東盟FTA的升級談判留下了很大的空間,即雙方可以在勞工與就業、環境治理、知識產權保護、政府採購、競爭政策、國有企業以及產業政策等更高標準的規則上展開磋商並尋求最終的一致性方案。令人欣喜的是,中方已經表明了以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模式與東盟展開FTA升級談判的積極開放姿態,而且不排除中方還會採取10年前與東盟展開自貿協定談判時所採用的“早期收穫計畫戰術,以加速中國—東盟升級版的落地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