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宁德5月19日电 (叶茂 叶秋云)顺着蜿蜒的盘山公路而上,一座雄伟的木制寨门立于半山腰,拾阶而上,古朴宁静的福建宁德市蕉城区霍童镇八斗畲村呈现眼前。
走进八斗村,错落有致的灰墙青瓦屋舍在绿荫掩绕下隐现,富有畲族文化色彩的涂鸦墙令人眼前一亮。村落四周青山环抱、绿树成荫,小小的畲村卧于祥宁乡野,宛若一幅雅致的水墨画。
图为八斗畲村四周青山环抱、绿树成荫。王东明 摄
一座三层楼房外,四五个村民聚在一起唠着家常,另有几个村民围着一辆叫卖的车辆购物,56岁的钟水春则扛着锄头在脐橙园内锄草、剪枝。
“生活比以前好很多啦!”钟水春笑着告诉中新网记者,他从2002年开始种植脐橙,脐橙园面积共6亩、300株左右,年收入2万多元(人民币,下同),加上茶叶、毛竹,夫妻俩一年收入达五六万元。
八斗村因村中有田8斗而得名,这里不仅是闽东革命老区村之一,同时还是个少数民族聚居村,畲族同胞占全村人口一半以上。原来的八斗村基础设施薄弱,道路坑洼泥泞,产业发展滞后,村民仅靠几亩良田勉强维持温饱。
图为坑头村峰峦叠嶂,苍天古树郁郁葱葱。王东明 摄
近年来,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八斗村利用气候温湿、地势较高的自然优势,发展果、林、竹、茶,壮大种植经济,提高村民收入。截至目前,该村共种植脐橙1200多亩,种植茶园面积1000多亩,实现人均拥有毛竹林5亩,年产值总计1000余万元。
青山绿水成为八斗村的“聚宝盆”,吸引外出青年悄然回村逐梦。34岁的钟立全,此前在福州市从事建筑行业,看好八斗村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产业发展前景,于2013年返乡从事家禽养殖,目前年出栏1.8万只。
“仅家禽养殖一年收入就有10多万元,父母管理的茶叶和脐橙一年收入也有七八万,家乡发展前景可观。”钟立全称,今后计划建设家禽养殖基地,带动更多的群众一起养殖、扩大规模,增加村民的收入。
绿水青山换新颜,八斗村先后被评为省级绿色村庄、省级生态文明村、全国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入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
八斗村党支部书记吴李清称,将依托农业公司继续带动群众种植果树,并通过发展漂流等旅游产业,带动当地农特产品销售,增加村民收入。
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继续绕行,是被外界称为高山上的“红色明珠”的霍童镇坑头村。该村是闽东革命老区基点村,宁德县苏维埃政府诞生地。走进村中,一片片绿油油的茶园和翠竹掩映着黄墙黑瓦房,一幅乡村美景图跃然眼前。
图为坑头村峰峦叠嶂,苍天古树郁郁葱葱。王东明 摄
然而,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坑头村因地处偏远,百姓仍靠着肩挑手提翻山越岭,生活贫困。1999年,该村实现“五通”工程,并在随之的十多年里,完成全村电网和路灯线路改造,移山填沟工程和新村建设规划,以及21公里公路硬化等。
路通了,电有了,立足当地气候土壤条件,村两委带动群众发展特色高山茶产业。谢郑生,是该村首个“吃螃蟹”的人,2004年??种植??茶叶63.3亩。“从一片白纸开始,半摸索半前进,??一路坎坎坷坷。”谢郑生说,最初一斤茶叶只能卖两三毛钱??,第三年开始卖到10元左右,村民看到收益可观,??纷纷开始种植茶叶。
短短几年间,全村茶叶种植面积从63.3亩增加至1400亩,并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创办茶叶加工销售公司,2019年茶叶产值达1800多万元,坑头高山茶园也成功创建国家级茶业标准园。
图为有“百里画廊”之美称的霍童溪,是蕉城区的“母亲河”。王东明 摄
谢郑生感慨,没种茶叶前,靠着砍木头和养殖家禽,生活收入十分有限,??过年了,身上连200元都拿不出,如今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坑头村,茶叶已成为了村里的“致富树”。坑头村村民主任谢良叨称,将做好“一村一品”工作,把好茶叶质量关,并结合线上推广,推动坑头村的茶叶走向更大的市场。
图为有“百里画廊”之美称的霍童溪,是蕉城区的“母亲河”。王东明 摄
拥有千年历史的霍童古镇,近年来以生态、农耕、宗教、红色、民俗和黄鞠“5+1”文化为抓手,通过建设“十里桃花经济带”、发展“千亩高优水果种植”、实施霍童溪“万里生态水系工程”等,进一步推动农、旅产业融合,推动省乡村振兴示范镇霍童样板的建设。
霍童镇党委书记钟宜平表示,将围绕《霍童镇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进一步夯实农旅产业振兴基石,筑牢组织振兴堡垒,推进生态、文化、人才振兴建设。
(来源: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