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對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意義重大

text

民生銀行研究院院長黃劍輝

【亚太日报讯】7月15日,由海口市政府和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聯合主辦的“2016海上絲綢之路金融高峰論壇暨海南省金融博覽展”在海口開幕,在開幕式上,民生銀行研究院院長黃劍輝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一帶一路”戰略進行了解讀。他認為,“一帶一路”對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意義很重大。此外,黃劍輝結合會議的主題發表了對于加快新常態下中國銀行業改革創新轉型的心得體會。

以下是演講實錄:

各位嘉賓、女士、先生們:上午好!

非常高興應邀參加由海口市人民政府、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聯合召開的2016海上絲綢之路金融高峰論壇,跟大家分享的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一帶一路”戰略,今天我主要談兩個問題,一個是“一帶一路”戰略,我認為對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意義很重大。第二方面結合今天會議的主題談一下對于加快新常態下中國銀行業改革創新轉型的一些心得。

首先我們可以感到“一帶一路”戰略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意義重大,影響深遠,2015年11月10號,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中,明確提出了要強調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這樣的一個政策的主線立足到一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應該說在近、現代以來,我們國家首次在宏觀政策方面,在全球起到了引領性的作用,隨著時間的推移,影響會更為深遠。

“十三五”規劃整體的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這個開放在中間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未來如何通過開放促改革,通過開放把中國的發展與全球的發展融為一體,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的關鍵。如何來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個人的思考歸納為可以從三組供求關系入手,第一組供求關系就是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就是從政府端入手持續推進改善制度供給,致力于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

第二組供求關系也是今天的會議重要主題,就是要從金融供給主題入手,通過金融主題的總量結構、質量效率的不斷提升,來大力促進金融的有效供給與實體經濟有效需求之間的匹配。

第三方面就是從實體經濟的外企、國企、民企這些生產力的供給主體入手,著力推進實體經濟的有效供給,我們居民現在人均GDP達到8000美元以上了,消費也實現了升級,尤其是北上廣深,包括沿海的省份居民都從農產品、制造業的產品,升級到對服務的需求。實體經濟端各個企業主體如何提升自身的供給質量效率,匹配升級版的居民需求,這個是核心的命題。

從中國改革開放的歷程來看,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還是供給端,應該從供給端發力引入新的供給,通過改革開放推動新一輪的制度變革和體制機制的創新應對現實的挑戰,破解瓶頸的制約,通過改革釋放生產力的存量,提升要素的組合效力,激發經濟主體的創新熱與動力,通過開放來引入,從國外引入人才、資本、技術管理來倒逼存量的主體提升效率。同時通過開放來把我們的市場由單一的國內市場擴大為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我們也提出要構建新三駕馬車新的框架,第一駕就是改革之路開放市場,來促進創新創造,進而落實到生態的改善、民生的改善,這個是經濟發展的出發點與根本。

宏觀政策框架方面也要由西方經濟多年來只是強調財政貨幣政策,這種治標不治本的框架,轉型為標本兼治、中西結合的框架,把改革開放創新治本之策,中醫的療法與西醫的財政政策結合,才能引領中國經濟走向新的發展。

從全球來看,表面看全球好像需求不足,很多專家學者談需求不足,其實背后還是供給側的失衡問題,具體表現在第一方面資本層面來看,就是危機以后,這個后遺癥還殘存,發達國家的債務問題很嚴重,金融機構的風險偏好明顯放松。

從全要素生產率的這個指標來看,因為全球主要的技術突破是在美國,但是美國是搞技術封鎖,就是有技術但是不輸出,發展中國家需要技術又拿不到,就是結構性的矛盾,這樣結構性的問題制約全球新一輪的增長,需要通過深層次的結構性的改革才能破解,應該從治本之策入手,我們國家多年來是一個被動適應美國主導的一個全球化的進程。需要根據亞、非、拉國家的需要,還有剛才提到的結構性的問題入手,由中國引領4.0版的全球化,就是以“一帶一路”為抓手,推動亞非拉國家加快信息化的建設來推動國家的增長。

能夠很好地把中國的東、中、西部溝通在一起,同時把中國的發展與歐洲、非洲的發展與全球的發展進行有效地進行融合,剛才左小蕾也談到,海南省海口市推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當中還是基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海南省現在主管海南島包括西沙、中沙、南沙總面積3.54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有將近200萬平方公里,中國下一步的海上絲綢之路的構建,海南省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戰略作用。

第二、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們中國銀行業如何加快改革轉型創新,回顧起來,我們國家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有三輪的轉型,小平同志提出要把銀行變成真正的銀行起步,實現了大一統到專業銀行的轉變。第二是20世紀90年代上半期開始,專業銀行到商業銀行的轉變,我們馬上面對的中國銀行業向數字化、國際化、輕型化、綜合化、集約化轉型,十三五規劃描述了供給側金融改革的藍圖,很重要的就是助力銀行業實現第三次轉型。全球銀行業的競爭格局來看,1970年的時候全球的前十大銀行,有七八家是美國的銀行,還有兩家是英國的,到了1990年的時候日本的銀行有六家,就是前十大里面,2015年呈現為中國4家、美國4家,還有英國日本排在第九第十位這樣的一個新的格局。

跟其他的全球的大型的先進銀行相比,我們主要的特點就是表現為“大而不強”這樣的一個階段,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也不強,本身資產規模大,但是管理的效率、質量不是很高,所以需要面對著多方面的挑戰,就是由于世界經濟處于“后危機時代”的深度調整期的挑戰,還有金融市場競爭的加劇對于傳統銀行的沖擊,以及金融改革政策調整對于銀行金融提出要求,客戶金融需求因為中等收入以后客戶需求發生了結構性的變化。

面對這樣的一個變化,我們應該看到既有危機也有很多的機遇,包括為國家重大產業區域戰略的制定提供了新的空間,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為業務創新帶來了新的契機,人民幣國際化為銀行業的國際化創造了新的機遇。管理向精細化、專業化轉變提升了新的能力,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為新金融創造了很多新的領域,所以在這樣的挑戰機遇面前,我們應該加速中國由過去傳統銀行重資產高資本消耗重物理網點轉型為現在銀行輕型化交易銀行網絡數字化銀行,綜合化國際化的銀行。從戰略經營業務等方面入手推進,關鍵的舉措一個是要加快推進“五化”,就是綜合化、國際化、輕型化、數字化、集約化,同時注重管理的轉型,構建良好的公司治理框架和管理體系。

打造銀行持久競爭力,包括如何提高中間收入、融資收入,提高成本、降低不良率、提升資本的效率等等。第三方面就是不斷地優化經營模式,在經營業務、渠道客戶等方面實施差異化的經營策略。最后就是金融的未來,未來的銀行是什么樣子,應該是銀行+科技,有科技的銀行才有未來,工業革命4.0時期積極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持續不懈地進行業務的創新,優化資源投入內部控制,實現銀行業國際競爭力快速提升,把握重要機遇期。

最后衷心地祝愿海南省海口市在“十三五”期間經濟揚帆遠航。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