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訊】英媒稱,指數提供商MSCI明晟上月暫不將中國A股納入其新興市場指數的決定,讓分析師們始料未及。然而投資者大多認為,鑒於中國經濟影響力日益增長以及龐大的市場規模,中國市場進一步對外資開放只是時間問題。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7月4日報導,道富環球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除日本以外亞洲地區投資組合策略主管馬克·瓦拉當表示:“這不是會不會的問題,而是什麼時候的問題。儘管MSCI決定暫不納入A股,但中國A股仍然是一個確定的投資機遇,它最終必然會被MSCI納入,全球投資者正在對此做準備。”
MSCI表示,做出上述決定的原因主要是技術方面的,包括對中國資本管制的疑慮。
報導稱,外資在中國國內股市的比例不足2%,在其龐大的銀行間債券市場上也差不多是這個比例。在最近幾年,追蹤中國資本市場的開放與投資於其受情緒驅動的股票一樣顛簸起伏。
投資者受益于“滬港通”的啟動和擴大——“滬港通”專案今年擴大至內地債券市場。中國內地債券市場如今已經是全球第三大債券市場。
然而,觀察者也不得不應對去年的市場暴跌。去年中國股市暴跌,在一定程度上導致MSCI在三年裡第三次決定暫不將A股納入其指數。
富國銀行旗下中國股票基金的高級投資組合經理安東尼·克拉格表示:“MSCI延遲將A股納入的決定……自然讓我們和中國股市的其他投資者有些失望。”
報導稱,儘管MSCI用圓滑的措辭表達了自己的保留態度,其核心主旨仍然向北京方面傳遞了一個明確資訊:你說你會做的那些事情,請證明你真的會做。
這不僅針對今年5月宣佈的限制上市公司任意將股票停牌的改革措施,還針對今年2月宣佈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外匯管理制度改革舉措——投資者報告稱,該舉措迄今仍未落實到位。
在MSCI決定暫不將A股納入之後,該公司全球研究主管雷米·白裡安表示:“執行新政策是一回事,但讓政策順暢地運行起來還需要一點時間。”
報導稱,早先體系的濫用讓逾半數A股股票在去年股市暴跌期間停牌,導致基金公司無法滿足贖回要求,乃至無法為其持股估價。
然而,就在MSCI決定不將A股納入其指數的同一周,滙豐(HSBC)宣佈為一位國際投資者首次進入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鋪就了道路。
對那些追蹤中國市場擴大開放的投資者來說關鍵的一點是,中國政府已將審批潛在債券投資者的權力委託給一組被選中的銀行,這些銀行實質上為它們的客戶提供擔保。這與按照QFII項目投資A股所需的繁瑣審批程式截然不同——在QFII專案下,基金公司需要單個獲批。
布賴恩德在MSCI決定暫不納入A股之後表示:“債市的項目幾乎比股市的項目還要好。(但)我們只能向監管機構強調我們所聽到的,並等待它們做出決定。”
報導稱,正如MSCI對A股的納入不會一蹴而就,國際資金流入中國債券市場的過程可能也將是漸進的——儘管審批過程簡化了。
銀行仍在組建團隊來從事A股業務,信用分析也還處於早期階段。渣打銀行分析師估計,到2020年,中國市場規模可能達到7.4萬億美元,而國際資金將僅占到4%-7%。
另一個問題是,投資者對中國有疑慮,尤其是那些中國以外地區的投資者。香港分析師承認,當大多數人預計MSCI今年將會決定將A股納入其指數時,他們低估了國際投資者的疑慮。
法國興業銀行亞洲股票策略主管弗蘭克·本齊姆拉表示:“中國股市的關鍵問題不是它沒有被納入國際指數。真正的問題包括杠杆水準不斷上升、人民幣和信貸推動的增長。”
報導稱,在北京方面考慮需要實施哪些改革才能讓MSCI納入A股時——中國的確希望MSCI將A股納入——它也必須考慮如何打消國際投資者的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