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首例 14歲少年接受豬角膜移植

亞太日報

text

【亞太日報訊】豬的角膜,移植到人的眼睛裡,會發生什麼奇妙的效果?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2月25日,華南首例生物工程角膜移植手術,在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獲得成功。來自江西的14歲少年,成為華南第一例接受生物工程角膜移植的患者。

生物工程角膜開發方專家表示,選擇的生物工程角膜,是來自豬的角膜。經過一星期的治療,目前恢復良好,該少年的視力已經達到了0.1。

“在移植手術開展前,孩子的右眼僅有眼前指動,幾近於盲人。在隨後的康復過程中,孩子的視力有望恢復到0.6的水平,”中山眼科中心角膜病專科袁進教授表示,“這意味著在全部500萬角膜盲病患中,有1/3-1/2的病患可以通過這一技術來解決失明的問題。”

深圳艾尼爾角膜工程有限公司技術人員在檢查一枚組織工程角膜成品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攝

我國角膜病變致盲人數超過500萬人

如果說人眼是一部相機,角膜就是這架復雜相機的鏡頭。人體的角膜厚薄不均,但平均厚度也就是0.5毫米左右,可就是這麼單薄的角膜,也可以分成5個層級,分別是上皮細胞層、前彈力層、基質層、後彈力層和內皮細胞層。

這些角膜的不同層面,所起的作用各有不同。比如上皮細胞層,雖然僅僅由5-7層細胞組成,但它是角膜抵御外來侵犯的第一道防線。

而角膜最厚處為基質層,它占據角膜的厚度的90%,可以稱為眼角膜最為核心的支架部分。基質層的結構和構成非常有利於光線通過和曲折,一旦基質層出現受損,會對視力造成一定的損害。

也正是因為角膜的纖細、脆弱,外傷、感染等刺激都可能導致角膜疾病的發生。嚴重的角膜病變,可導致患者失明。解決的辦法只能是進行角膜移植。

“在我國,因角膜病變導致的失明患者數量超過500萬人,而且仍在進一步增加,它也成為我國第二大的致盲原因。”袁進表示,這些角膜盲患者,完全可以通過角膜移植的方式來恢復光明。

角膜移植技術:哪層受損就移植哪層

今年2月25日,華南首例生物工程角膜移植手術在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獲得成功。來自江西的14歲少年成為華南第一例接受生物工程角膜“艾欣瞳”移植的患者。

少年的眼睛年初不慎被鞭炮炸傷,形成角膜潰瘍,因病情加重面臨失明風險,家長帶著他慕名來到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求助。

袁進親自主刀,為患者實施了生物工程角膜移植手術。經過一星期的治療,目前恢復良好,孩子的視力已經達到了0.1。

“而在移植手術開展前,孩子的右眼僅有眼前指動,幾近於盲人。在隨後的康復過程中,孩子的視力有望恢復到0.6的水平。”

據悉,在角膜移植術剛剛出現的階段,眼科醫生進行手術往往是將移植體的全部五層統統移植到患者眼部,這稱之為穿透移植。

隨著手術技術的發展和對角膜移植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手術進步到了患者哪層角膜受損就移植哪個層級的板層移植階段。

“以我們中心為例,以往的穿透移植超過70%以上,而現在超過一半的手術都是進行的板層移植。”袁進介紹。

國內41個眼庫:眼角膜庫存幾乎為零

雖然在技術層面已經能夠非常成熟地開展,可手術的最主要來源———角膜的匱乏,卻一直在制約著500萬角膜盲病人的光明之路。根據角膜移植的相關法律法規,我國的角膜材料來源一直只能是依靠捐贈,如活體或者屍體捐贈。

但類似的角膜捐獻者數量有限,和我國龐大的角膜盲人數量相比存在巨大的缺口。

據悉,在我國有能力長期保存眼角膜的眼庫,全國共有41個,但庫存幾乎為零。

大部分能做角膜移植的三甲醫院,都同樣面臨“等米下鍋”的困境。中山眼科中心的角膜移植量非常龐大,但一般病患的排隊等候時間往往需要半年至一年以上的時間。

“為緩解角膜短缺的問題,我國還不得不從角膜捐獻量比較大的國家進口以供移植”,袁進表示,在發力宣傳角膜捐獻,鼓勵越來越多的人能夠在去世後捐獻角膜之外,利用生物技術制造成生物角膜也成了重要選擇。

生物工程角膜來源於豬:豬角膜要去除免疫原性

2015年4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批准投入臨床應用的“艾欣瞳”,就是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個也是唯一完成臨床試驗的生物工程角膜。“現階段,該生物工程角膜是不含有上皮細胞、內皮細胞兩層附帶有細胞活性的角膜層,但對於近一半的角膜盲人而言已經能夠起到幫助恢復光明的效果了。”

生物工程角膜研發專家表示,之所以選擇豬角膜來做移植角膜也經歷了非常漫長的探索過程。專家表示,用動物角膜替代人體捐獻的角膜,研究方首先選擇了與人類較為相近的猴子做實驗,但由於其飼養成本較高、繁殖率低,來源上成了一大難題。

通過對豬、牛、羊、雞、鴨、鵝等篩選後,發現豬的角膜參數和人比較接近,其攜帶的病毒不太容易傳染給人類。

相比人的角膜,豬角膜來源豐富,最重要的是它具有和人角膜基質相似的組織結構,應用後角膜的厚度、屈光度保持不變,感覺神經可以長入,能夠恢復知覺,而且通過脫細胞方法去除豬角膜的免疫原性,可以降低豬角膜移植的炎症反應和免疫排斥反應。

為了保證豬角膜的供應,他們還專門設立了養殖場,同時在豬的品種上也有要求。

使用生物技術將豬角膜去細胞去抗原處理後,保留其天然角膜三維立體結構,降低其免疫原性,以防止產生免疫排斥反應。患者移植後,可以逐漸與自己原有的角膜組織整合,從而終身使用。

患者完成移植手術後需使用1年以上抗排斥藥

袁進表示,由於移植角膜體畢竟來自於和人類不同種屬的豬,屬異種源性移植體,因此其原本附帶的細胞體必須通過脫細胞技術完全脫除,只保留基質膠原本身。即便如此,剩下的這部分材質,還需要經過鈷60的放射性輻照予以嚴格消毒。必須確保一些動物源性的疾病(發生於豬的疾病),不會因為移植而感染到人。

“使用生物工程角膜也有著嚴格的適應症,比如患者是患有角膜內皮失代償或者角膜內皮營養不良引起的角膜潰瘍患者,需要全層移植的患者並不適合應用該技術。”

他同時強調,在完成移植手術後,患者需要使用抗排斥的滴眼液一年以上。“這和移植捐獻角膜基本上一致,患者在使用捐獻角膜後,同樣需要使用1年以上的抗排斥藥物。”針對性地進行了上述措施後,生物工程角膜的安全性還是有保證的。

資料顯示,在該角膜前期進行的臨床試驗顯示,接受該生物工程角膜手術中,男性占75例,女性40例,年齡在18~75歲,平均年齡54歲。術後隨訪復查顯示,生物工程角膜清晰透明,與原來正常角膜結構高度融合,使用安全有效,最佳視力達到了1.2。

多中心臨床數據也顯示,角膜移植後的總有效率高達94.44%,愈後的效果也接近人體捐獻角膜。

科普:角膜

角膜: 就是我們俗稱的“黑眼珠”,位於眼球的正前方,形似圓球體的一部分。角膜透明無血管,感覺神經非常豐富。角膜可以保證外界光線毫無障礙地通過,到達眼底,獲得清晰的成像。

人工角膜: 國外雖然已有以異質性材料如玻璃、硅膠等為原料研發制作的人工角膜,但這些人工角膜均為人造高分子化學材料制成,存在生物相容性、力學特性差,臨床試驗效果不佳,無法形成連續化上皮,不能與患者自體組織完全整合等缺點,病人排異反應明顯。

生物工程角膜: 2015年4月底,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為“艾欣瞳”頒發醫療器械注冊證書,標志角膜再生醫學領域的重大突破。這是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發並擁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工程角膜,標志著世界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完成臨床試驗的生物工程角膜的上市。

生物角膜移植

板層移植,患者哪層角膜受損就移植哪個層級。“使用生物工程角膜也有著嚴格的適應症,比如患者是患有角膜內皮失代償或者角膜內皮營養不良引起的角膜潰瘍患者,需要全層移植的患者並不適合應用該技術。”

去細胞 去抗原 處理

通過脫細胞方法去除豬角膜的免疫原性,可以降低豬角膜移植的炎症反應和免疫排斥反應。即便如此,剩下的這部分材質,還需要經過鈷60的放射性輻照予以嚴格消毒。必須確保一些動物源性的疾病(發生於豬的疾病),不會因為移植而感染到人。

豬角膜供應

通過對豬、牛、羊、雞、鴨、鵝等篩選後,發現豬的角膜參數和人比較接近,其攜帶的病毒不太容易傳染給人類。相比人的角膜,豬角膜來源豐富,最重要的是它具有和人角膜基質相似的組織結構。為了保證豬角膜的供應,研究方還專門設立了養殖場,同時在豬的品種上也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