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中國實施“禁鋁令”保護公眾“舌尖上的安全”

text

新華社宜昌7月5日電(記者劉紫淩、梁建強)油條、饅頭等深受中國人喜愛的“舌尖上的美味”,曾因“鋁害”而蒙上陰影。

硅鋁酸鈉、酸性磷酸鋁鈉、辛烯基琥珀酸鋁澱粉,三個略顯拗口的專有名詞,因政府推出的“禁鋁令”,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中國公眾所知曉。

按照中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等5部門的聯合發文要求,自今年7月起,上述三類物質將不能再用於食品添加劑生產、經營和使用,同時,膨化食品生產中不得使用含鋁食品添加劑。

中國糧油學會發酵麵食分會常務副會長楊子忠介紹,國家對食品中鋁含量有著嚴格的限量標準,而通常出現的食品鋁超標,多是因為使用了含鋁添加劑。添加劑的使用,會讓面點食品更為蓬鬆。長期食用鋁超標食品,對人體會有很大危害。

中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研究員、食品安全博士鐘凱說,目前學界較一致的看法是,鋁主要會影響骨骼和神經系統健康。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的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曾將鋁的“暫定每週耐受攝入量”(PTWI)確定為每週每公斤體重2毫克。然而,中國有不少人的鋁攝入量已超過這個數值。

“國內含鋁食品添加劑常常出現在麵粉、饅頭、麵條、油條、油餅、麻花、炸糕、粉條、麵包、海蜇、膨化食品和其他面製品中。”鐘凱說。

湖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日前公佈的一批抽檢結果,也證實了關注含鋁食品添加劑的重要性。抽檢的糕點、調味品、小麥粉製品、飲用水、大米等21類食品中,不合格產品數46個,其中13個都是因為“鋁的殘留量”超標。

《國家衛生計生委等5部門關於調整含鋁食品添加劑使用規定的公告》發佈,為“禁鋁”創設了制度保障。

楊子忠等多位專家認為,“禁鋁令”的發佈,體現了中國正更加注重採取切實措施保護公眾“舌尖上的安全”及“餐桌上的安全”。這將有效降低含鋁添加劑所帶來的鋁攝入量超標的風險,更好地保障公眾的健康。

目前,中國多地的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已出臺方案,並表示將通過開展定期巡查執法等方式,加大對違規使用含鋁添加劑行為的處罰力度。

“禁鋁令”的出臺,也是中國著力更好地規範食品標準的務實舉措之一。今年6月中旬,中國國家衛生計生委食品司司長蘇志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透露,2013年中國已全面清理了現行近5000項食品標準,現已制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整合工作方案(2014年-2015年)》,並成立了由37名相關學科領域權威專家組成的專家技術組,制定公佈了新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429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