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非白)
86岁的孙乃强中等身高,微微驼背,脸上总是带着慈祥的笑容。出生于西安的他说话仍带着浓重的陕西口音。当讲起曾经的戎马生涯,眼前这位和蔼可亲的老人家立刻充满了激情。
一晚上要走100多里路
1949年7月,年仅15岁、正在陕西西安读书的孙乃强投笔从戎,加入第一野战军第四野战医院工作。
1950年10月,孙乃强所在医院突然接到命令,要求他和战友们所有的东西都不能带,就把他们直接拉到了临潼火车站。那时大家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陕西早就解放了,很长时间都没有任务,这个命令下得很突然。孙乃强回忆说,我们在火车上坐了七天七夜,谁都不知道要往哪里去,一直坐到黑龙江。
之后在黑龙江齐齐哈尔,孙乃强和战友们上了一辆卫生列车。后来我们才知道,列车是到朝鲜战场上接伤员回国的。回国后,伤员被送到辽宁、吉林、黑龙江的医院。这是我们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孙乃强说。
1950年11月,孙乃强随部队从丹东进入朝鲜新义州,一路跟随前线部队向南行进。前线部队推进速度很快,把敌人打得狼狈不堪。我们也跟着前线部队急行军,有时候一晚上要走100多里路。孙乃强说,部队到达平壤附近的西阳里后,开始利用当地废弃的民房接收伤员。
驻扎下来的第二天就从前线送来了500名伤病员,大多数人是冻伤或者烧伤。但志愿军战士的毅力特别惊人,很多伤员觉得自己受伤不重,处理一下伤口就要求回战场。
不能让伤员受二次伤害
当时敌人对后方的轰炸特别频繁,医院、指挥所、弹药库等成为轰炸重点。飞机多到什么样呢?敌人的飞机,7架一组,来回飞,来回炸。孙乃强说,当时还有很多特务,隐藏在周围指挥敌机,一旦特务打出信号弹,过不了10分钟,敌人的飞机就来了。
1951年6月末,美军出动数百架飞机对平壤地区进行轮番轰炸。敌人从早上8点多开始,持续轰炸了近4个小时,炸弹爆炸产生的尘土把许多人都埋在了里面。为了转移伤员,孙乃强和战友们冒着敌人轰炸反复冲入病房里。医护人员根本来不及用担架,赶忙搀扶着伤员前往安全区域。孙乃强的手指都累脱臼了。我当时就一个信念,不能让伤员受二次伤害。孙乃强说。
1952年11月的一天晚上7点多,孙乃强和战友们正在礼堂里开会,敌人的飞机突然来袭。
敌人轮番轰炸了4个多小时,与我所在医院一河之隔的华北医院在轰炸中损失惨重。由于我们医院损失比较小,政委让我们马上过河前去救援。因为怕伤到埋在土里的战友,大家不敢用铁镐和铁锹,身为班长的孙乃强带头用双手去挖被土盖住的战士。救援结束时,所有人的手都磨出了血。我们这次一共救出了30多人,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嘉奖。孙乃强说。
资料图片:图为1953年孙乃强在朝鲜时的老照片。(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