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探訪"9.3閱兵"聯合軍樂團 女兵靚麗出眾

亞太日報

text

文| 亞太日報特約記者 鐵英

9月3日,舉世矚目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閱兵活動將在北京隆重舉行。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以“紀念抗戰勝利”為主題舉行閱兵活動,較以往的歷次閱兵做了很多調整,其中被譽為“全程受閱”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合軍樂團的變化最為引人注目。

勝利日大閱兵前夕,亞太日報記者走進解放軍聯合軍樂團受訓基地,了解了本次大閱兵中聯合軍樂團的諸多故事。

聯合軍樂團在進行模擬訓練。亞太日報特約記者鐵英攝。

不讓鬚眉的女兵演奏員首次亮相

相比此前的14次大閱兵,本次勝利日閱兵中聯合軍樂團最大的變化之一,便是首次有100多名來自全軍各大單位的女兵演奏員加入,她們將與其他1000多名男兵一起,共同執行大閱兵期間軍樂演奏的光榮任務。女兵們的靚麗風采,將成為大閱兵當天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女兵演奏員在進行受閱前的緊張訓練。亞太日報特約記者鐵英攝。

聯合軍樂團副團長、總指揮張海峰說,2013年起,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首現女儀仗兵身影,在國際場合更好地展現了中國國家形象。作為“國家聲音”的演奏者,聯合軍樂團增加女兵演奏員的加入,也是應有之義。同時,縱觀世界主要國家的軍樂團,女兵已成為各國軍樂團中的主力。中國軍樂團中增加女兵演奏員,更符合國際化趨勢。

女兵演奏員在進行受閱前的緊張訓練。亞太日報特約記者鐵英攝。

據悉,這100多名女兵選自全軍600多名優秀的候選者。相比男兵,女兵的選拔標準更為嚴格,甚至苛刻:不僅演奏技能要出類拔萃,個人相貌氣質也要出眾,要能充分展現我軍當代女兵的鏗鏘有力與颯爽英姿。

女兵訓練異常辛苦

聯合軍樂團中女兵演奏員付出的辛苦與汗水是常人無法想像的。在整個閱兵過程中,聯合軍樂團入場最早,站立持續時間最長,全程站在天安門城樓正對面的國旗下,在党和國家領導人及中外來賓的注視之下執行任務。在烈日中長時間站立不倒,同時保證演奏準確,這對首次參加閱兵演奏的女兵來說,是心理與生理上的雙重考驗。

小軍鼓演奏員郭千熙是一位溫柔而美麗的“90後”,然而訓練中的她卻絲毫不遜色於男兵。訓練初期,為增強穩定性,郭千熙要將10多斤重的小軍鼓背在身上,在烈日中堅持站立1個多小時,進行高強度演奏訓練。訓練結束,當她把鼓卸下來後,她的腰經常疼得彎不下去。

郭千熙及隊友在訓練間隙同教官交流。亞太日報特約記者鐵英攝。

除了專業訓練外,郭千熙和她的女戰友還要增加額外的體能訓練、形體訓練、軍姿訓練。烈日下,地表溫度經常超過50攝氏度,她脖子、胳膊、大腿等暴露在陽光下的部位曬得黝黑,然而她卻沒有絲毫抱怨。

“我媽媽曾經有機會參加1984年的大閱兵,但最終還是遺憾地錯過了。”郭千熙堅定地說:“我要完成媽媽的願望,努力訓練,在大閱兵當天將一個中國女兵的完美形象展現在中國和全世界人民面前。”

郭千熙在訓練中。亞太日報特約記者鐵英攝。

樂隊編排有大調整

相比前14次大閱兵,本次勝利日閱兵的樂隊編排做了較大調整,以更好地烘托閱兵主題,展現宏偉莊重的儀式感。

勝利日閱兵的樂隊編排較以往有很大不同:小號、圓號、長號三種樂器的演奏手屆時將位列整個軍樂團的前三排,打擊樂演奏手的位置調整至第四排以後。

聯合軍樂團副團長、總指揮張海峰在模擬演練。亞太日報特約記者鐵英攝。

張海峰說,根據天安門廣場的音場特點,這次樂隊編排的調整將突出管銅樂器的金屬音色,確保即使沒有擴音器,憑藉聯合軍樂團的演奏也足以將聲音傳遞出去。他介紹說,除了歡迎曲與國歌以外,其他歌曲均重新進行了編排,這有助於在閱兵時更好地烘托莊嚴神聖的閱兵慶典氛圍,進一步突出本次閱兵的主題。

中外受閱官兵使用統一行進速度

聯合軍樂團總指揮張治榮介紹說,本次閱兵的行進速度也較以往有調整:以前方隊行進時,每分鐘116拍,綜合考慮閱兵主題及受閱方隊組成,本次閱兵的行進步速調整為每分鐘112拍,這樣的行進速度會顯得更加莊重。

聯合軍樂團總指揮張治榮(左一)在指導演奏員。亞太日報特約記者鐵英攝。

張治榮透露,為保證整個閱兵活動節奏的整齊統一,17個國家派出的外國方隊和代表隊也將客隨主便,採用與中國軍人相同的行進速度,即每分鐘112步。

據悉,聯合軍樂團本次閱兵共演奏30首樂曲,大多是中國人民熟悉的抗日經典作品。由於行進步速的改變,創作團隊對大部分曲目進行了重新創作,曲目的節奏和速度也都做了調整,這將成為本次閱兵中的一個新亮點。